“贵嫔稍待,臣还没有说完。”裴潜略显无奈的拱手:“陛下说请贵嫔入内即可。”
毛妍谢过裴潜,在院中一众虎卫和内侍的余光中朝着书房走去,都懂规矩,并无一人直视。
“妍儿来了?”曹睿匆匆抬头,朝着毛妍招手,指了指自己身旁:“来此处坐着,朕还有些事务尚未做完,你且稍候片刻。”
不待毛妍说话,曹睿就轻喝了一声:“钟会!寻个椅子过来!”
“遵旨。”一个略显怯意的声音从角落里响起,躬身一礼,而后从书房侧边搬起一把椅子过来。
太和十年回朝之后,诸葛绪、陈本、庾峻、李熹四名散骑侍郎被安排到了尚书台和枢密院当值,曹睿身旁的散骑侍郎们也随即更换了一批。
曹睿从太学中挑选了卫觊之子卫瓘、杜恕之子杜预,又选了羊徽瑜羊美人的弟弟羊祜,还有钟繇七十余岁得的儿子钟会。
其中,杜预的父亲杜恕做过散骑侍郎,现为吴郡太守。钟会兄长钟毓也做过散骑侍郎,现为江宁县令。
都是有背景的人。
“见过贵嫔。”众人纷纷站起行礼。
毛妍微微颔首,而后上前坐到了曹睿的身旁,看着桌面上的一堆文书发呆。
“都坐。”曹睿摆手示意,继续着刚才未尽的话题:“东路的后勤朕不担忧,江面安靖船只足够,从扬州至江陵水路畅通无忧。但北路的运粮线路要抓紧了。”
“李尚书,洛中事务暂不用你管。你两日后就走,提前一些,到陈仓为朕去亲眼看看彼处运力如何,细细查勘一遍。”
“臣领旨。”李严站起拱手应道:“若臣先去,臣请一路点验过去。其一为弘农郡的陕县,此处黄河不能通船,需换陆运至西侧再行船运。其二为华阴,此处黄河漕船转为渭水漕船。其三为陈仓至散关一带,此处渭水漕船转为陆运。其四为散关以南的故道水畔,此处陆运转为故道水漕运。”
“嗯,就是这四处,和洽、杜袭二人皆称已经核实无误了,你是朝廷尚书,再去最后勘验一番。”曹睿徐徐说道:“若有任何作伪或者运力不够之事,一方面及时回报,同时朕也准你临机处置,只要不耽误朝廷大事即可。”
“黄仆射为李尚书签发文书,令杜袭、和洽二人全程协助,不得有失。让刘放也到弘农去,驻在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