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如今大宋生产力强大,加之农民遵循的是自然规律而不是国家节日。
即便是上元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该干农活还是得干,因此倒也不算什么大事,耽误不了几天事情。
之后就是确定国旗、国徽、国歌。
大宋国旗底色是红色的,象征大宋火德;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龙,象征着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间则有日月星三辰,寓意为《左传》:“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上面的龙要特别强调的是并非代指皇室,而是指远古时期“龙”为华夏图腾,为华夏精神象征,因此大宋国旗合称为三辰龙旗。
国徽的设计才总算有了一点皇室影子,上面是三辰龙旗,下面是汴梁皇宫的宣德门城楼。
显然有点皇室影子,但不多。
因为宣德门是南门,进去之后就是南宫。虽然南宫也是皇宫的一部分,可这里是政制院以及一些重要部门的办公场地。
皇帝在这里即没有居所也没有书房,连上朝的垂拱殿都在北宫。
因此也算是隐晦地提及政制院以及朝廷诸部才是国家的中枢,政令下达的发号之所。
国歌的话就相对简单一些。
赵骏也没有去抄后世的歌,而是让宋人自己写。
主要在于宋代的歌曲和后世的歌曲是两个概念,拿后世的歌过来,当时的人可能会听不懂,或者说get不到歌词的意思。
因而最后找了位汴梁写曲的大家,又让人填了词,几番修改,一首曲调恢弘,气势磅礴的歌曲出炉。
本来填词的任务晏殊想来,但他写了几次赵骏都不满意。
毕竟他是婉约派,词风比较婉转含蓄,而国歌需要的是豪迈大气,自然不能清调柔美,只能另找他人。
可惜豪放派公认的开山鼻祖现在还只是个十岁小孩,不然的话少不得让苏轼来提上一笔。
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宪法、新规、章程之类,奠定了大宋从封建制度国家过渡转变到如今君主专制的现代化国家。
事实上如今的君主专制也算是君主立宪下的二元君主制,还没有完全君主立宪而已。
因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君主手里,而现在大宋的国家权力掌握在政制院手里,因此可以说如今算是半君主专制,半君主立宪。
新法下达之后,百官们倒是觉得新鲜,却并没有反对的声音。
毕竟这跟他们无关。
里面的内容并未涉及到百官们的利益,只是把以前很多事情摆在了明面上,放进了法律里。
何况国旗、国徽一类也显得正式,为大宋平添了几分仪式感。
直到宪法下达之后,他们才觉得有点不对劲。
因为宪法当中有不少约束官员权力,对官员监督的内容。
显然这会让官员们觉得很不舒服。
因此在八月十七日早朝的时候,就有官员提出反对意见。
清晨时分,今日下起了秋雨。
中秋节在北宋只有一天假,不像十二月到一月足足四十多天假期,大臣们也有了状态,一个个精神抖擞地站在殿内。
自从上朝改为辰时之后,百官们的生活都阳间了许多。毕竟凌晨三四点钟上朝,也确实有点反人类了一点。
外面淅淅沥沥的雨水落下,前日老天爷还算给面子,天朗气清,百姓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