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幺小说家又是以什幺手段和理念治理国家呢?
写小说吗?并不是。
因为「小说家」的「小说」,其实是「小民之言」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这一派的人,
认为君王治理天下,要听取民间的意见,而所谓的小说,其实可以理解成用「给君王讲民间收集来的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理念,也就是所谓的「寓言」。
这理论听着好像没啥问题,可问题就在于,它提出的不是时候!
先秦时代是个人均胎教肆业的时代,是一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你光是为了把政令跟百姓讲清楚都困难,更别说收集意见了,你真收集,那也只能听到减税、减役之类的玩意。这时候民间能有啥正经故事?所以君王一听,就知道你这故事是八成是你自己编的。
再加上识字率低,竹简布帛等文字载体价格高昂等原因,作品在下层也无法铺开。
可以说,历史上小说家起不来是很正常的,但不正常的就在于,它没落,却能和一堆成功者一起呆在诸子百家里,甚至到了一说诸子百家,在儒墨道法之后,人们紧接着就会想到他,但你要问代表作品,大部分人却是完全想不出来的。
这个世界的诸子百家看起来要更兴盛一些,但小说家却似乎并没有改变自身落魄的现状,哪怕是在百家争鸣,那摊位也堪称门可罗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