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中枢重臣之一,当朝门下侍郎李若森,因为家中长辈过世的缘故,将离开关中帝京回乡奔丧。
门下侍郎一官,依照朝廷规制,本是四品。
但作为拥有封驳、审核权力的三省长官之一,历来都会高配。
李若森就是这样一位儒家二品武圣,乃是大干朝廷有数的女性高手之一,修为实力还在韩帼英、齐雁灵之上。
文官中老相国燕文桢退休致仕后,李若森和韩帼英的兄长尚书右仆射韩松天一样,都在当今干皇登基以来资历最老的重臣之列。
而李若森同韩帼英之间亦有不错私交。
此番对方临时奔丧之后,很快便会返回关中帝京。
届时她回程路上预计经过河洛东都停留几日,韩帼英已经接到消息,自然打算招待一番。
而王阐从韩帼英这里听说这个消息后,脑海中冒出的一个念头却是:
还好林成煊带着「侄女」一个月前就已经离开河洛东都北上。
否则将来如果同李若森照面,说不定可能给她看出某些端倪。
论医术,李若森是当之无愧的国手,在这方面比起林成煊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林成煊二人已经早早离开,并且是在李若森出京奔丧前就走,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可言。
相较于王阐舒一口气,另一边通过六道堂渠道得知此消息的都水少监史不得,则仿佛遭了晴天霹雳。
李若森医家圣手之名,举世皆知。
如果当初能治好儿子史高峰,那幺史不得这个当爹的,自然希望独子可以健康痊愈。
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至少已经做过努力。
而在史高峰早逝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史不得如今已经可以平静看待此事。
从六道堂的角度来说,他当初如果不带着儿子努力向李若森求医,看起来难免有些反常。
而经过李若森诊断后,一定程度上也等于有了「权威认证」,史高峰此后只需要安心养病,不用再顾及其他大夫。
在他病亡之后,六道堂悄然偷梁换柱,用唐后天代替史高峰,可以继续以养病名义深居简出并少与人打交道,顺利在东都城内潜伏下来,以待将来需要时。
正常情况下,李若森在朝廷位置稳固,其职司也不容轻易离开关中帝京。
不论从前干皇东巡前往河洛东都,还是近年来常常到华阴避暑,期间李若森作为三省长官之一,从来都要留守关中帝京。
她已经有多年不曾出京。
哪曾想,这边唐后天刚刚在东都城内鱼目混珠安顿下来,李若森便忽然出帝京,不远的将来更要途经东都并停留?
别人,新的「史高峰」可以避而不见。
可李若森到了东都,于情于理史不得父子二人都要积极谋求复诊的机会。
但把「史高峰」送到二品武圣李若森面前,结局不言自明。
因此六道堂从上到下,最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做出决定,让史不得和「史高峰」赶在李若森可能途经东都的消息广泛传开前,便先一步离开东都去外地。
时间相对紧张一些,显得有些赶巧。
但两相其害择其轻,情形由不得他们奢望更多。
至于离开东都的办法倒是简单。
史不得身为都水少监,亲自出东都巡视地方上的各处水利设施,并不突兀。
他那体弱多病惯常深居简出的儿子「史高峰」,随他一同出城,顺势回乡祭祖。
父子二人除了少量照顾「史高峰」起居的仆从之外,同行的还有其他都水监官吏。
一行人出城上路,史不得心下微微松一口气。
然而,刚刚离开东都城不远,走在官道上,就有提前出发打前站的小吏,快马飞驰而回,向史不得禀报:
前方驿站有人相候,邀请史不得一同坐坐。
史不得原意更多赶路,没打算在这个驿站休息。
但邀约的人,他拒绝不了。
因为,那是三品大宗师,常驻东都的右镇魔卫大将军任君行。
史不得镇定心神,吩咐仆从照料体弱多病的「史高峰」先休息,实则不让「史高峰」同任君行照面,而他本人则前往拜会应酬对方。
可是,等史不得到了驿站里,一颗心就顿时往下沉。
因为镇魔卫大将军任君行的身旁,这时赫然还站着另外一人。
那是个身着紫色道袍,但没有扎道髻,头发披散开来,外貌看上去如青年一般的道人,嘴角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