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淮左江郎,不单尊师重道,名满天下,才学也是一等一的好啊!」有贡士赞同道。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
过往,几乎历年的会元都会遭到质疑。
凭空的冒出来一个不知名的人物,你说你是第一?
我不信!
如今,江昭声名之旺冠绝一代,会试第一却是少了很多争议。
当然,考官排序时可能也有这样的考量。
若是有一人与江昭才学一模一样,那排名更高的一定的江昭,为的就是减少一些无端的争议。
「诶,第二是谁啊?」有未曾登上黄榜,心中不服的举子盯上了第二名。
「记得是叫章衡。」
「凭什幺,他凭什幺第二?」考生大声质疑了一句。
江子川名扬天下,老子干不过,也就认了,章衡一个寂寂无名之辈,凭什幺第二?
「我自认不比他差,凭什幺他是第二,我这样的才学都未曾上榜?有黑幕!」
.......
「子川,你可得请客啊!」苏辙笑着走出了人堆。
有了结果的他,心中安宁,走起路来可谓闲庭信步,无声间透露出意气风发。
江昭一笑:「瞧子由一脸的喜色,我定让子由不醉不归。」
「如何?」江昭拍了拍苏辙的肩膀,笑而问道。
「七十八名!」苏辙笑道。
他一次科考就中第,心中很是高兴。
「这次,定然得好好庆贺。」章衡走了过来,举手投足尽是意气风发。
同一时间,走过来的章惇脸色很是难看。
他也中了,但作为叔叔,他没考过侄儿。
作为叔叔,输给侄儿,他不服!
「恭喜子川。」章惇上前行了一礼。
「多谢。」江昭望出章惇脸色不对劲,却也不知该怎幺安抚。
毕竟,章惇是上了榜的,只是人家自我要求够高,心中不满意而已。
章惇沉着脸站了几秒钟,一边往边上走去,一边说道:「恭喜侄儿名列第二,但愿侄儿实至名归。」
章衡心中正是欣喜,并不与族叔计较。
不一会儿,苏轼也走了出来。
「怎幺样?」江昭问道。
「五十三名。」
江昭微微点头。
一般来说,一甲三名,二甲六七十人。
论、判、诏、诰、表第一的成绩应该是把苏轼的综合排序拉高了不少,达到了二甲末的水准。
一如苏辙,七十八名,差不多就是三甲前列的水准。
当然,考了二甲末或三甲也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
实际上,哪怕考中了进士,都还有一场考试,也即庶吉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