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江昭斟酌话语,从容道:「何时立储,立储于谁,皆归于官家暗中朱笔一挥。」

天下万千宗室,就只有名单上的那几人有资格成为「正统」,这也就斩掉了其余宗室的野心。

余下的几位宗室,提前走完一些流程,官家选出其一,朱笔一挥,就是储君。

「好!」赵祯非常满意。

这种立储方法,哪怕知道充王与邕王已经斗起来,也不妨碍他非常有安全感。

况且,两王的权力才多大一点?

不足为惧!

「着令,召赵允启(兖王)、赵允元(邕王)、赵允初、赵宗全、赵宗谔、赵从式六位宗室,入京!」

这些日子,臣子一直劝谏立嗣,而究竟立谁,哪些宗室适合,赵祯心中早就翻了个遍。

赵宗全?

江昭微微擡眉,也不意外。

赵宗全是太祖一脉的人物。

自太祖与太宗上演「烛光斧影」的佳话以来,皇位就一向是太宗一脉继承。

太祖一脉与太宗一脉,恩怨掺杂不清,官家估计早就有意缓和一二。

特意选他出来,也不奇怪。

况且,从本来的剧情线上,官家遭逢宫变,首先就是让赵宗全入京救驾,就可知晓赵宗全在他心中绝对有不低的地位。

绝大多数臣子可能都认为赵宗全无望登基。

毕竟,但凡是个正常皇帝,就不可能让太祖一脉的人登基。

殊不知,赵祯也不是正常的皇帝。

一个无子的皇帝,哪里还会管什幺太祖一脉,太宗一脉?

不过,就是不清楚这一次通过秘密立储法,赵宗全能否登基?

江昭暗自摇头,眉头舒展起来。

无碍!

过些日子,他的老师韩章就是宰辅大相公!

相比起武将「打天下式」的从龙,文官的从龙更多是体现在助力新帝掌权。

而新帝但凡要掌权,就不可能绕开百官之首!

从龙,从谁的龙不是龙?

只要从的是龙就行,无须管谁是龙!

这个从龙之功,不管是谁上位,他们师徒二人都拿定了!

江昭长舒一口气,观望起来。

赵祯钦点的六位宗室,充王与邕王不必多说,绝对的热门登基人物。

赵允初,则是太宗皇帝之孙,任汝州团练使。

其父荆王赵元俨,曾是少有的实权皇族,甚至曾追赠天策上将军。

民间所谓的「八贤王」,说的就是他。

早期太后垂帘听政,官家与太后有过一段时间斗法,赵允初入过皇宫,成为过替补嗣君。

这位曾经是与官家争位的人物。

无论是从亲缘血脉上,亦或是资历上,这位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当然,这位也面临与官家一样的处境。

无子!

余下的两位,赵宗谔是太宗皇帝曾孙,信安郡王之子,也是与官家血脉关系非常近的宗室,时任睦州防御使,素有贤名。

赵从式是官家的堂弟,曾任保康军节度使,素有强干之名。

六位宗室,最受人瞩目的无疑是充王、邕王两人。

其余的宗室,都大差不差,落后充王、邕王两人不止一个档次。

赵祯钦点道:「礼部、宗正寺、侍读学土,一齐负责迎宗室入京事宜,最近拟诏的事情,就由翰林学士暂且承担。」

江昭任职翰林侍读学士,领翰林知造制,负责拟旨。

这次要负责迎宗室,拟旨的事情自然得有人代劳。

礼部尚书、宗正寺卿、江昭、海承晏几人齐齐行礼:「臣遵旨。」

赵祯少有的含笑而立。

「都下去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