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论及顾氏传承,还是得落到二即的头上。
该卖江昭人情的时候,还是得适当卖一卖人情。
军方二把手顾偃开,赞成!
「老臣以为,或可一试。」内阁大学士文彦博走出一步,表了态。
从理论上讲,现下的确是肘西夏、吐蕃的好时机。
以大周的国力,也输得起。
一文一武,相继表态。
忠敬候郑老将军一步踏出,适当斟酌了言语,说道:「陕西边军二十余万,事关国祚,江运使并无统兵经验,怕是不可孤注一掷。」
忠敬候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边疆之地,常有驻兵,多达二十余万。
但这些驻兵事关国祚,一旦瓦解,大周不说亡国,起码也得重创。
江昭意欲拓土,这是好事。
但,他说到底还是没有统兵经验。
那二十余万军队,最好还是不要让江昭统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赵祯沉吟,罢了罢手。
忠敬候这话,他早就有过考量。
英国公一步迈出:「老臣以为,可以一试。」
奏疏的事情,他是最先知道的人之一,早就表过态度。
不一会儿,几位内阁大学士也相继表态,都没有阻拦之意。
作为文官正统出身,江昭主导边疆事宜,这对于文官来说是好事。
相比起武将掌兵,肯定是江昭负责边疆事宜要好上一些。
零零散散,文武双方的大人物都表了态。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从《平戎策》上奏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有了边疆动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