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府。
书房。
韩章手持书卷,不时翻阅一二。
江昭手执毫笔,沉着心练字。
「边疆动荡,官家要你迅速赶过去,实属常态。」韩章放下手中书卷,出声道。
江昭沉吟,放下手中毫笔,叹道:「考验将来的皇太孙,弟子何德何能?」
「可谓是如履薄冰啊!」
「这是好事。」韩章摆摆手,摇头道:「以你的水平,应付几个小一辈的宗室,根本不是什幺难题。热情、礼貌、知心。日后,无论是谁登基上位,都得承你的情。」
江昭一笑:「有老师宰执天下,兼有秘密立储法,弟子就算是不考验将来的皇太孙,他们也得承弟子的情。」
韩章缓缓点头。
的确是这个道理。
秘密立储法,就突出「储君不显」的特点。
日后,无论是谁通过遗嘱成功上位,都得承江昭一份情。
「老师以为,官家为何特意让几位宗室入熙河边疆生活?」江昭反问道。
「考验。」韩章简短的答道。
眼下,几位宗室都没有特别突出的人选。
兖王狂妄、邕王无德,赵宗谔性子偏软,赵从式拉拢朝臣,有野心而无能力,赵宗全太祖血脉、存在感偏低。
既然没有突出人选,肯定得从其他方面适当甄选一二。
太孙一辈,无疑就是考验的对象。
通过子嗣,也能适当体现父亲的优缺点。
「要依弟子之见,官家还有可能是想要知道谁人富有武德,有望收拾山河。」
「说到底,开疆拓土得到了新的疆域,还是得相当一段时间消化。要真正收复燕云十六州,乃至于大败西夏、辽国,并非一代人可达成。」
「官家,老了!」
说着,江昭望向了老师,目光灼灼。
但凡不是蠢人,就可知晓往后的二三十年,绝对是开疆拓土的最佳时机。
一则,历经官家修养生息几十载,大周已然积累了不菲的底蕴。
二则,以江昭为首的一波人,证明了开疆拓土的可行性。
历来,开疆拓土,必得有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