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赵祯点点头,面无表情,没说什幺。

观望了好一会儿,江昭不免瞥了一眼。

其实,单从答案而论,赵仲回答得还行。

无论是「三载无缺」,亦或是「以礼法约束士卒」,都是他本人能力的体现。

关于吐蕃、西夏的见解,则是从大局观出发。

哪怕难以媲美赵策英,但也算是可圈可点。

可惜,赵仲搞错了官家的心思。

【若施行教化,民族融合,可保边疆无忧!】

这句话有大问题。

官家要的可不是守成之君!

赵祯登基四十余年,掌权近三十年,也就休养生息了三十年。

难得修养了近三十年,有了大一统的希望,要的肯定是一位武德充沛的皇帝,从而效仿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并为汉武帝开疆拓土打下基础的举动。

「你们呢?」赵祯望向余下三人。

三人相视一眼,都没有考虑好该怎幺回答。

相视了几息,赵世程硬着头皮走出:「臣臣效力于提举常平司,领兵五百,主茶马互市维护事宜。凡出入帐目,臣皆录册核验,亲手誊写,绝无错漏!」

江昭暗自垂眉。

都到了这会儿,赵世程还没意识到亲自誊抄帐簿并非优点。

不过,他理解赵世程的想法。

毕竟,亲自誊写,何其勤勉?

「前岁冬月,有商队私贩铁器,臣带人连查三昼夜,终擒其首。此外,臣还学会了一些吐蕃话,可与吐蕃人通畅交流。」赵世程恭谨答道。

江昭暗自摇头,统领军务的三人,除了赵策英不局限于单纯的练兵,而是干起了屯田、剿匪、安抚异族,余下两人都并未走出安排的职责的局限。

或者说,两人都没有积极的干活。

以两人的身份,一旦主动向主官要求要干一些足以体现个人水平的活,分管主官定然不会拒绝。

一如赵策英,本职就是单纯的练兵,但是他向顾廷烨提出了一些额外的请求,就此走上了屯田、剿匪的路子。

熙河路并非消息不通畅,同为竞争者,两人肯定知道赵策英都干了些什幺。

可惜,哪怕知道赵策英政绩近乎独一档,两人也始终没有去干其他事情。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