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让他过来吧。」江昭拂袖道。

一言落定,江昭心中不免生起一股慨叹之意。

什幺时候,他都成了被献宝的对象了?

种谔心头一喜,连忙招手。

少年一望,连忙提着弓弩跑过来。

相距约莫三五步,少年恭谨一礼:「种氏七郎种师道,拜见大人。」

种师道?

经略相公?

江昭目光微动,淡然颔首,伸手虚扶:「免礼。」

种谔端正身子,捧过弩机,双手献上。

弩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桩牙一尺八寸,葫芦头四寸,镫二尺,桩长二尺三寸,角檐四尺五寸。

江昭拾起弓弩,试着拉了拉。

不拉伸约莫是半人高,拉伸了甚至能高过七尺儿郎。

相比起常规单人弩,差不多大了两尺左右。

「此弩,可射多远?」仅是望了两眼献上的弓弩,江昭心中就有了些揣测,不免出声问道。

「三百步!」种师道清朗回应道。

「嗯?」安抚使张方平一惊。

吐蕃首领包顺,亦是面色惊疑。

单人弓弩,三百步?

一般来说,常用的双手弩已经相当优良,射程也才百步左右。

常规床弩,也就四五百步射程而已。

这单人弓弩,都快赶上床弩了?

「西夏强弩?」王韶常年统兵,一听「三百步」就联想到了西夏的强弩。

所谓西夏强弩,也即西夏掌握的一门特殊的弓弩技术,射程几乎吊打常规弓弩。

甚至,西夏还专门为强弩组建了强弩兵,并一度与铁鹞(yào)子、步跋子合称三大主要兵力。

西夏建国初期,以及好水川之战,强弩兵都是主力之一,没少让大周军队损失惨重。

要说李谅祚有什幺底气南下,强弩兵绝对是底牌之一。

这也是少有的值得边军重视的「重量级」武器。

当然,西夏强弩制作工艺艰难,且口口相传,不乏一些工艺存在失传现象。

一些制作强弩的材料,经过几十年的消耗,也渐渐稀缺起来。

特别是犀牛角,那真是取一支就少一支。

国土太小,注定了西夏资源匮乏,难以循环周转。

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不但没有技术更新叠代,甚至都可能比不上几十年以前的水准。

也因此,西夏强弩兵的规模可谓是越来越小。

李谅祚手上的三五万军队,可能就连一成的强弩兵都没有。

究其缘由,一方面是西夏强弩不易制造。

另一方面,相比起强弩兵,西夏有更为强势的兵种。

骑兵!

强弩兵,并非是不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如此,有限的资源自是更为优先供给西夏骑兵。

西夏强弩,偶尔可能遇得见,但终归还是比较少。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