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首词,被赠予了大相公韩章。

一首《冬夜读书示则诚》,主张知行合一,一样是传遍天下的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赠予了小舅子盛长柏。

三首诗词,皆是有「金句」的诗词,尽皆传遍天下。

也就是说,江昭是诗词虽然低产,但却相当「高质量」。

甚至都有人慨叹,要是江昭腾出时间适当经营文坛,便可成为新一代文坛领袖。

由此可见,其诗词一道名声之大。

如今,江昭却是难得又有了灵感,自然让人心生期许。

就连官家赵策英,也不免走近观望。

江昭执笔,徐徐落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二十余人,也算是较为拥挤,顾廷烨负责为一些没有望见的臣子诵读。

不少重臣点头,这说的是上元节的烟花,热烈缤纷。

这一句,也是江昭有感而发的一句。

淡淡的踱步声响起,约莫十息,江昭书写道: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顾廷烨照着诵读了一遍。

二十余人,相继颔首。

上阙写景,主要写的是上元节的热闹。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又是一句落下。

这说的是上元节女子的衣着,以及途经后留下的淡淡香风。

上阙写景,下阙写人!

二十余人,齐齐注目。

不难预见,最核心的就是最后一句。

慕然,江昭望了赵策英一眼,一副唏嘘的样子,落墨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词落定,上下齐齐一寂。

约莫二十息,韩章「嘶」的一声,打破了沉寂。

其实,若是抛开最后一句,这首词就相当「常规」,说美景,说美人,顶了天就是用词较美。

可若是有了最后一句,一切大不一样。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苦苦寻找「美人」,暮然回首,终于是找到了「她」。

这一句—

谁说「美人」一定是女子?

自古以来,都有「美人」代指贤德君子,代指君王的说法。

从应景来讲,江昭这一首词,分明就是说找到了贤君,借诗词以表知遇之恩。

君臣二人方才惺惺相惜,这会儿就来了一首慨叹知遇之恩的上佳词句..,.

二十余大臣,不时望向江昭,无声叹息。

争吧,争吧!

特幺的,这谁能争宠争得过你啊?

就这争宠本事,就算是算上中宫皇后、后宫妃嫔,这也是无敌手的存在啊!

就连几位内阁大学士,也是相当无奈。

权臣的政斗本事,贤臣的治政本事,宠臣的争宠本事。

遇上这样的竞争对手,着实是无从下手!

「这..

不同于文武重臣内心的复杂,赵策英是纯粹的欣喜。

就这小词,一看就是一等一的名作水平。

关键,这诗词明显是写他啊!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谁啊?

说的是朕,赵策英!

赵策英轻咳一声,假装一副不知道的样子:「好词啊!」

「这,这是送给谁的?」

「赠予江山,赠于陛下,赠予美人。」江昭平静道。

果然,这是送给朕的!

「好,好啊!」

「赠予江山,好彩头啊!」

「江卿不愧是社稷磐石,定世之锚,上元赏灯尚且重视社稷山河。」

赵策英强忍着心头欣喜,伸手卷起墨宝,连连点头:「那朕,就却之不恭了!」

「恭贺陛下,喜得墨宝。」韩章持手一礼,恭贺道。

「哈哈!」

赵策英大笑一声,旋即故作平静道:「赏灯,赏灯吧。」

于是乎,百官赏灯。

亥时,灯会散去。

御书房。

赵策英指着御案对面的墙壁,掏出墨宝,徐徐道:「就挂在对面吧。朕一擡头,就可望见。」

「是。」

司礼掌印太监李宪连忙应声。

都说司礼掌印太监为太监之首,一等一的御前红人,殊不知.·.·

那位,才是真「红人」啊!

。。。·」。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