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政事堂。
六位内阁大学土,相继入座大相公韩章坤着手,一副头昏无力的样子。
江昭拾着几份文书,作沉思状。
余下几位大学土,皆是默不作声。
一时之间,公堂上下,寂然无声。
粗略警了一眼,韩章垂手阖眸,作酣睡状:「老夫头昏,就让子川说吧。」
江昭垂手,恭谨点头。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也不意外。
自熙丰二年以来,大相公时不时就头昏脑胀,时而清醒,时而头昏。
不稀奇!
「近日,主要有几道文书涉及批红。」
伸手拾起一道文书,江昭擡起头:「第一道文书,为国子监上奏,涉及拔高国子监的建制。」
「近来,国子监于两京一十四路都设立了「报社」,除了汴京报社以外,余下的报社一次性可卖出约三万六千份报纸,可谓相当红火。」
「既是如此,国子监的建制也该拔高一二。」
除了汴京以外,一京一十四路合十五处报社,一次性卖三万份报纸,也就相当于一处报社可卖出两千余份。
相较于汴京一次性卖一两万份的红火程度而言,肯定是要差上不少。
不过,这并不代表国子监的政绩就差。
一方面,报社初立,尚未彻底发掘售卖潜力。
报社设立不久,一次性就就已经可以售卖出两千余份报纸,若是经营一二,估摸着都有机会上升到一次性卖出四五千份报纸。
另一方面,其他地方与汴京的识字水平和经济水平不一样。
汴京人口足足有两百万,相对集中,百姓识字者不少,也不缺三十文钱财,报纸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卖。
其他地方经济较差,人口不集中,百姓识字者相对少,经济差上不少,报纸的市场肯定是要差上不少。
一次性散播两千余份报纸,已经足以产生大幅度的舆论影响,这已经是相当了得的结果。
国子监祭酒薛向有大功,合该摧拔,
国子监影响力上升,合该拔高建制。
「嗯。」
「可。」
文书传下去,几位内阁大学士相继点头。
国子监,作为官方最高学府,地位其实相当尴尬。
无它,建制太低!
国子监祭酒,仅仅是从四品官员而已。
也就是说,国子监是从四品建制的中央司衙。
这几乎是中央司衙中建制最低的存在。
除了同为「五监」的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与之建制并列以外,以及涉及宗教信仰的僧录司、道录司相较其建制更低以外,就属国子监建制最低。
究其缘由,主要就是国子监职权太单一、影响力太低。
最高学府,说白了也就是教书的「学校」,论起实权含金量,可能都难以与地方学政相媲美。
这一来,国子监建制自然是相当之低。
如今,难得有了报纸的业务,国子监的影响力拔高了不少,建制自然是得拔一拔。
不过.
「以报纸的影响力,拔高国子监的建制并无不可。」
文华殿大学士唐介沉吟着,问道:「不过,究竟是拔到九寺程度的建制,亦或是单独列一建制?」
截至目前,内外百司主要是三种建制。
正五品、从四品、正三品、正二品、正一品。
正五品,主要是六部下辖司衙以及僧录司、道录司等。
从四品,主要是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等。
正三品,主要是九寺、谏院。
正二品,主要是御史台、六部。
正一品,也即内阁、中书省。
就国子监的含权量、影响力而言,相比起谏院和九寺还是要差上不少,究竟是特地为其单列一种建制,亦或是一下子拔高到正三品建制,却是有待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