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75章 赵策英:小伤,没事的!

西南一隅,大山绵延,盘桓不断。

其中,绝大部分大山都是东西走向,一眼望不到尽头。

然而,却有一条石板铺陈的古道,自北而南,纵向绵延而下,通往西南。

这是汉武帝起就建立的古道,隋、唐都有过修维护,至今已有千年之久。

无论是交趾人北伐,亦或是中原人南征,都得倚仗于此。

而雍鸡关,便是横立于古道正中,倚左弼山和金鸡山而建的三丈城郭!

这样的关隘,不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却也相差不大。

不过...

猛夫虽猛,犹会力尽!

三月十一,阴。

雍鸡关,关垣墙头。

劲风掠过,族旗猎猎。

一名魁梧大汉披着乌衣,头戴椎髻,腰挂佩剑,抱臂伫立。

其一双眼晴,不时向着古道的方向注目过去。

这是关隘主官一一枢密副使侬宗,也是交趾国唯二有本事统帅五六万军卒的武将!

近几年,占城国连连败退,苦不堪言,就是太尉李常杰、枢密副使侬宗二人的杰作注目了一会儿。

「喉!」

侬宗叹息一声,眼中浮现一抹浓厚的忧愁之色。

却见就在百余步外的古道两翼,正有千余军卒持着砍刀、弯刀、木据,一点一点砍着杂草、大树。

截至目前,除了百余步内尚有一些草木以外,其它地方已然是光秃秃一片。

「从已时至今,已是砍了足足两个时辰。」

兵部侍郎李日成注目着古道上的状况,有些不解的问道:「侬大人,他们这是要干什幺?」

李日成是文人,并不通晓军政。

交趾国尚武,使得武将地位的并不算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就不会对武将予以限制和监督。

越是通晓军政的皇帝,就越是知晓武将的危害!

李日成入边,其主要作用自然就是监督、协助侬宗。

「稀疏草木,空旷视野,为攻城作准备。」

侬宗眯着眼晴,淡淡道:「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特别是投石车一类的东西,尤其注重场地空旷。若是有草木阻拦,且不说有可能白白浪费力气,也可能误伤友军。」

「此外,清理草木也可断绝守军『火烧丛林」的防守之法。」

「雍鸡关两翼草木丛生,为了便于攻城,自是得清理一二。

1

「这样啊!」

李日成沉吟着,不免有些疑惑:「不过,十万人敢攻五万人的关隘?」

短短的一句话,尽显「门外汉」的风范。

侬宗禀眉头微,反问道:「李大人以为,何为关隘?」

「通常来说,大军要攻打城池,必得有五倍之兵力。关隘为险地,应是更甚之!」李日成抚着胡须,说着自己的理解。

「错!」

为免「门外汉」胡乱插手布局,侬宗毫不留情的批判道:「大错特错!」

李日成眉头一皱,心头生起一丝不快,不免问道:「何解?」

「五万人马守城,那就真是五万人马。凭此,自可抵挡二三十万大军。」

「五万人马守关隘,用之当可为五万人马,用之不当则为几千人马。」

「这就是两者之差!」

侬宗解释道:「关隘有别于城池。城池之大,可容纳几万士卒一齐守城;可关隘太小,一次性也就容纳几百几千人防守而已。」

「就像这雍鸡关,都说是五万人镇守雍鸡关,可问题就在于,雍鸡关根本没办法支撑五万人一齐站上关隘镇守。」

「雍鸡关,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关垣拢共也就长约百余丈,广约一丈而已。就算是一丈站立三人,百余丈也就站立三千人左右。」

「挤一挤,勉强可站五千人。仅此而已。」

「是以,说是有五万人马,可实际上真正起效的就只有五千人马。」

「其余的四万五千人马,究竟起不起效,就与防守主官的本事有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