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永宁侯!

一样是三次拓土,一次灭国。

世袭国公的难度,较世袭侯爵来说,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就连开国,也仅仅就封了不到十人而已。

顾廷烨、王韶二人,功绩相差不大,既然顾廷烨可晋国公位,王韶自然也能晋侯爵位。

「臣王韶,拜谢陛下!」

王韶心头猛跳,重重下拜。

世袭侯爵!

这就算是建国之初,也绝对是相当了不得的存在。

而他,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博得一席之地!

声如洪钟,引得不少人望过去,连连注目。

以一己之力,三十岁就博出了世袭侯爵之位。

其中,自是不乏一身武艺谋略,恐怕也不乏官家与大相公的重视。

能力好,命也好啊!

庆历年间,一样是「野路子」出身的狄青,就没有这幺好的运气。

甚至,要不是江大相公赠送了一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千古名词,恐怕狄青就连流爵都不会封赏,顶了天就是死后追封一二。

「门下,制曰」

功绩排序为「三」的是梁国公王克延。

不过,其并未入京,而是暂时统兵五万,镇抚交趾。

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一则,武将之中,暂时鲜少有能够统兵五万的人。

五万人,即便仅是以镇抚为主,而非真的要统兵作战,也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真要论起来,除了几位枢密副使,也就几位较为重要的边疆老将有此本事,一齐南征的武将之中,更是唯有顾廷烨、王韶、梁国公三大人选。

二则,交趾瘴气太危险。

顾廷烨、王韶都是赵策英重视的「爱将」,自是得以保重身子为主,不可能长久待在交趾。

这一来,梁国公自是成了镇抚在交趾的唯一人选。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梁国公有资格位列功绩第三的主要原因。

毕竟,相较于熙河系的年轻一代来说,梁国公除了老练的统兵经验以外,别无优势,功绩也并不突出。

一道道封赏,一一宣诏。

约莫半个时辰,诏书念罢。

「朕已设下御宴,百官移步垂拱殿即可。」

丹陛之上,赵策英负手,缓缓起身,向下扫视:「另,贞观十七年,唐太宗立凌烟阁,以彰功臣之功绩。」

「朕意欲效仿之,立昭勋阁,可入阁者二十四人,选取自开国以来二十四位重臣入阁。」

语出惊人。

短短的一句话,引得百官齐震。

就连大相公江昭,也不免眯着眼睛,注目过去。

「不过,暂时还未定下,仅是有此计划而已。」

赵策英平和一笑,重点扫了一眼江昭,淡淡道:

「百官,勉之!」

坤宁宫。

主位,向氏着翟衣凤袍,手执木勺,煮着清茶。

其下,自有嬷嬷低声汇报着消息。

「嗯。」

「百官庆贺,估摸着得两三个时辰。」

向氏秀眉微擡,平和道:「切记,两个时辰一过,记得通知各宫妃嫔、皇子、公主来坤宁宫,恭迎官家。」

恭迎皇帝,并非是单单只有百官恭迎这一说法。

事实上,后宫也得恭迎皇帝。

只不过,受制于不能出宫的缘故,后宫通常是在坤宁宫齐聚,从而恭迎皇帝。

「是。」嬷嬷连忙应声。

「对了。」

「景儿呢?」

向氏目光微动,徐徐道:「官家归来,作为年纪最大的皇子,他怎幺着也得去拜见一二。」

「还有大相公,他今日可曾去求教学问?」

嬷嬷一怔,领会了意思,连忙应了一声,下去安排。

截至目前,官家已有皇子三人,公主四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种隐形的竞争,随着皇子的年纪越来越大,只会越来越狠。

而大相公,无疑是真正的「参天大树」。

新政已经成功,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让大相公致仕荣休的。

就连官家,为了大一统,也绝不会让大相公轻易致仕。

甚至,就算是从最差的预期上考量,有朝一日大相公真的仕途不顺,其留下来的文武班底也足以轻松扶持起来一位君王。

反之,若是大相公长久执政,那就更是社稷磐石,老泰山一样的存在。

攀上了大相公,太子之位也就稳了一半!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