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江昭摆手道:「太阳落山之前,让他二人来一趟昭文馆。」

「江某要问话。」

韩绛、元绛二人相继点头。

御书房。

君臣相对,江昭拾着文书,传了过去。

「臣入宫,实为上呈两道文书。」

「一者关乎边陲,一者关乎变法。」江昭平和道。

赵策英拾过文书,注目阅览。

约莫一炷香左右。

「辽国,竟是要二次兴兵动武。」赵策英的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自治平四年至今,六年三动兵戈,已有三次大型征战。

若是辽国生乱,又一次大动兵戈,也即意味着七年四次动兵。

老实说,即便赵策英是偏向于实现大一统的「武帝」,也不免心头慎重起来。

这种大型动兵,太过劳民伤财!

以大周的银行储备量,伤财也还行,并非是不能承受。

主要是担心伤民!

具体的说,也就是粮草问题。

一方面,粮草可不是白银,从银山提炼就行。

粮草的真得一年一年的囤积。

连着几年都有大型征战,天下粮仓囤积的粮草,绝对已有见空之象。

另一方面,粮价问题。

连着几年都是大型征战,天下粮仓见空,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粮价上行,相当伤民。

「唉!」

「不得不打啊!」

赵策英微眯着眼睛,摇了摇头。

经过南征交趾,赵策英也算是成长了不少。

特别是关于军中一干军政,已经算得上是「内行人」。

也因此,赵策英却是相当清楚,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战。

耶律洪基决定南征,其主要底气赫然就是大周南征不久,恰好处于兵力、粮草的「虚弱期」。

就此,却是决定殊死一搏,破釜沉舟。

这一战,避无可避!

「朕要北伐!」

仅是一刹,赵策英毅然道:「耶律洪基要打,朕便奉陪到底。」

「此之一战,辽国弱象已现,朕定要收复燕云,一雪祖先之耻!」

江昭垂手肃坐,沉吟着,皱眉道:「自一月至八月,官家方才大胜入京。」

「若是修养不久,便踏上北伐之路,未免有伤龙体。」

「实在不行,臣北上稳住局势,以守为主。他年,官家再次兴兵北上,也是不迟。」

有伤龙体!

这并非是江昭在说假话。

连续统兵,注定会让人处于一种极度疲劳的状态。

于身体方面,连续作战与连续行军的消耗实在太大。

就算是统帅,也不可避免的会受鞍马劳顿、饮食不继、脾胃不健的影响,并让身体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于精神而言,统帅更是得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刻也不敢放松。

一般来说,长时间行军结束,无论是将领,亦或是士卒,其修整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

武襄侯狄青,就是典型的例子。

或许是上一代无人可用的缘故,狄青几乎是连着平定侬智高叛乱与入边抵御西夏。

由此,也导致了其旧疾复发,痛苦不堪。

不巧,狄青还恰好受到了文官的排挤,五十岁便郁郁而终。

「无碍。」

赵策英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摆了摆手,毅然决然道:「朕仅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得很。」

江昭注目着,不免又一次劝道:「以臣拙见,此次未必就真有拓土燕云的锲机。」

「朕不听你的。」赵策英相当坚决的说道:「这事,就这幺定下。」

北伐辽国,拓土燕云,实现大一统,位列千古一帝!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