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江昭望着,不免摇了摇头。

文人啊,就在乎一股「气」,往往为了心头的气折腾不断!

甚至于,就算是出了庙堂也毫不停歇。

就像是这几天,本来已经死如尘灰的反对者,竟是又搞起来「道统之争」,试图从理论学说上否定变法。

难啊!

……

兴庆府,白高殿。

丹陛之上,并未有人。

一道帘子垂下,隐约坐着一貌美妇人,凤袍披身,金钗凤冠,自有一股难言的威仪。

这,赫然是太后梁氏。

大殿正中,立着一人,却是国舅梁乙理。

「七十万人南征?」

帘幕之下,梁太后拾着文书,注目了两眼,声音不免暗含诧意。

吹牛逼呢?

就算是梁氏不通军政,却也知晓「七十万人」究竟是何其的假。

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南征,一度差点打到汴京,并签订了赫赫有名的檀渊之盟,也仅是出兵二十万而已。

关键,辽国有得起七十万南征大军?

「自从雁门谷大败,耶律洪基足足损失了近六万嫡系大军。」

梁乙理沉吟着,徐徐道:「如今,仅是败了不足两年,便欲二次南征,无非是破釜沉舟。」

「七十万自是不太可能。不过,十万左右,估计还是有的。」

「嗯。」

梁太后轻轻点头。

作为游牧民族政权,辽国是典型的「全民皆兵」。

但凡是适龄的青壮年,几乎都可上马控弦。

由此,也就使得其常备军卒量大概有七八十万。

以耶律洪基的地位,以及统治力,一次大败,继续拉出十万军卒,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也仅此一次机会而已。

辽国的组成实在太过杂乱,契丹族仅仅是人口总量的八分之一。

要是二次南征还继续大幅度的损失嫡系兵马,辽国内部大概率是会动乱起来。

毕竟,契丹族可没少压迫其他民族。

「国舅决定出兵几许?」梁太后轻声问道。

名义上,她是皇帝的母亲,垂帘听政者。

但,实际上的掌权者,还得是国舅梁乙理。

「十万!」梁乙理沉着脸,重重道。

「十万?」梁太后一惊:「为何?」

「背水一战。」梁乙理沉声道。

耶律洪基是破釜沉舟,大夏又何尝不是背水一战?

从江子川变法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诞生「大一统」的契机。

要幺,大周实现大一统。

要幺,大周国运被斩,被迫继续摆烂。

「并且,陛下也要长大了。」梁乙理提醒道。

小皇帝已经十一岁了,要长大了!

作为皇帝,就算是什幺也不干,李秉常的威望也都在一日一日的上涨。

更何况,李秉常还不笨!

这就非常可怕。

不难预见,随着李秉常的威望越来越大,有朝一日,梁氏一族怕是得凶多吉少。

逢此窘境,唯有一种解法:

圈养皇帝!

通过战争,拔高梁氏一族的威望,从而死死的压制皇帝的存在感,并设法让李秉常诞下儿子。

其后,自然是皇帝不幸病亡,太皇太后被迫继续垂帘听政。

外在威胁,源自于大周实现大一统的可能性。

内在威胁,即将长大的小皇帝。

两者,都逼着梁乙理不得不大肆集结兵力!

「好。」

梁氏点头:「一切,国舅自行做主即可。」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