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88章 弟子衍圣公!

熙丰六年,三月十一。

昭文殿。

丈许木几,上有几十道文书。

偶尔一些较为重要的文书,都被特意摆在正中,单独铺开。

江昭不时沉吟着,注目审阅。

江山社稷,互为表里,动一子而满盘皆动。

更湟论,二十万大军行军北上,以一伐二,已经涉及到了动「棋盘」。

上上下下,海内四方,自然而然的都被引起了一定量的连锁反应。

特别是在社稷和政权两方面,影响不小。

于社稷而言,主要影响有二:

一为民生稳定的影响。

以盐、粮、布、柴为主的民生产物,价位或多或少都有上升。

当然,上升归上升,却尚可防控,仅仅是略有波动,暂时问题不大。

天下两京一十四路,以及京中户部,都在渐渐开仓,尽量维稳价位。

二为社会稳定的影响。

凡涉及征战,就肯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或多或少都会有起义,亦或是造反。

这一点,无可避免。

好在,自从占城稻推广开来,粮食产量大丰收,百姓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屯粮。

手头有粮,心头不慌。

相较于熙丰拓边的起义、造反来说,此次北伐的反抗的数量几乎是呈断崖式下降。

于政权而言,以交趾和东瀛反应较大。

交趾反抗,自然是灭国的问题。

作为典型的偏安一隅的政权,交趾几代君王已经成功让百姓心中唯有一个太阳一一李氏一族。

如今,李氏王朝覆灭不久,自是不可避免的滋生一些反抗、起义。

更甚者,打着「勤王靖难」的旗帜,声势颇大。

幸而「自治」制度的存在,让几大土司大族都主动维持统治的稳定性,西南都护府也镇压着足足五万大军,大都护更是遭贬的王安石,区区起义,一时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东瀛!

这主要是银矿带来的问题。

东瀛的主要掌权者为藤原氏,隐隐注意到了石见银山的存在,趁着大军北上,动了点不该动的心思,惨遭镇压。

除此以外,内阁的人员也有了些许变动。

文华殿大学士唐介,疽病发作,一病不起,被迫上呈了致仕文书。

作为暂理国政的大相公,安抚大臣也是职责之一。

为此,江昭和小皇子赵伸,两人特地入了唐府,代表官家、皇后、太皇太后探望过一次。

皮肤化脓,气血衰败,脸色惨白,的确是典型的疽病。

唐介是大中祥符二年生人,今已六十有四。

这样的岁数,猛地生了疽病,不说是不治之症,却也相差不大。

逢此状况,也唯有让御医时常诊治,并代替官家赐下一些宫廷绢帛、珠宝以外,以作安抚唐介一脉的继任者是吏部尚书王,但官家一日没有传回政令,王哇就一日不得入阁。

也因此,内阁暂时却是唯有五人。

「呼!」

约莫一灶香左右,江昭长呼一口气,单独拾起三道文书。

这是几十道文书中较为重要,且值得单独拎出来的文书。

文书其一,为枢密院文书,乃是宁国公顾廷烨的撰写的军报。

主要是在说燕云的行军状况。

近来,燕云阵线已经渐渐铺开。

河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都有大量军卒散布。

其中,河北西路主将为郑晓,河北东路主将为景思立。

至于忠敬侯、富宁侯、梁晗、杨文广之流,都在中军,也就是河东路。

短短二十余日,三路行军都有不小的推进。

这主要是火炮的威力实在是太过不俗的缘故。

特别是在攻城拔寨方面,火炮几乎是无往不利。

几十上百发火炮连连轰炸,小型土墙根本就无法承受,木制的城门,就更是无法拦住炮火的轰击。

不过,这都在江昭的预料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