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感怀之声,遍布京中。
越国公府。
祠堂。
左昭右穆,祀位有定。
上下左右,约莫有三五十道祖先神位,尽是通体莹洁,无垢无污。
「呼!」
顾廷烨拾起一炷香,严肃庄重,插于香炉正中。
轻烟袅袅,或散或聚,自有一股独特的香火味。
自上而下,目光平和,顾廷烨垂手正立,一一注视着几道较为特殊的牌位。
准确的说,有五道。
故宁远侯追封陈国公顾公讳闳中之神位。
故宁远侯追封荣国公顾公讳偃开之神位。
故顾氏宗子廷煜之神位。
故宁远侯继夫人追封荣国夫人白氏之神位。
故宁远侯续夫人顾母秦氏之神位。
顾闳中、顾偃开、顾廷煜、白氏、小秦氏!
顾闳中,也即顾氏一门的始祖,其牌位居于正中。
自诞生并传承至今,顾氏一门有过三位贡献突出者。
其一,就是始祖顾闳中。
此人颇有胆识,区区一介江湖草莽,却趁着五代乱世,毅然决然的效忠于太祖皇帝,暮年官至武勇都知兵马使,受封宁远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其二..
顾廷烨目光微擡,注目于老父亲顾偃开的牌位。
老实说,父亲顾偃开不差!
甚至于,堪称优异!
实际上,顾氏一门的兴盛,就是始于老父亲顾偃开。
自始祖以下,连着几代宁远侯,都并不成器。
连着几代人,都是典型的二代子弟,无一例外,都在享受始祖顾闳中的余晖。
甚至于,一度欠了户部几十万两银子,让尚未继承爵位的宗子顾偃开都不得不「骗婚」白氏大娘子。
区别就在于,几代宁远侯都并不特别糟糕,有一定的掌权意识,偶尔会试着维护军中根基。
这也就使得,宁远侯一脉在衰落,但并未衰败到类似于齐国公一脉一样,衰败到连国公爷都得讨好妻子,作「妻管严」的程度。
宁远侯一脉的兴衰转机,其实就是落在了顾偃开的头上。
不足三十岁,就已在军中颇有名声。
其后,稳打稳扎,一步一步掌权,入枢理政。
顾氏一门,也就自此由衰转兴,一跃为京中有名有姓的实权门第。
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将门勋贵的兴衰史。
一代人成器,足以支撑几代人躺平!
几代人连着躺平,就必然衰落下来。
然后,无非是仗着世袭门第「吃低保」,继续享受祖宗余晖,亦或是出一位兴盛者,继续兴旺几代。
至于,贡献突出的第三人·..自然就是他,顾廷烨!
「呼!」
顾廷烨拾起一炷香,拭手插进香炉。
上香,一向讲究祭祀天、地、人,也就是通常说的上三柱香。
注目着老父亲的牌位,顾廷烨无声一叹。
半响,徐徐道:
「二郎,远你想的更成器!」
越是执掌大权,关乎一门兴衰,他就越是理解老父亲。
顾氏一门衰败已久,难得有了兴盛的迹象。
唯一值得其担的,无非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旦继承人不合适,兴盛的宁远侯一脉,立刻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
偏生越担心什幺,就越来什幺。
长子天资不俗,却生来病弱,次子顽劣不堪,不学无术,三子性子软弱,年纪太幼。
任谁也得心头发慌!
顾廷煜、白氏、小秦氏!
三道牌位,顾廷烨—一注视过去。
目光,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