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渊之盟,就是祸根!
尚未变法以前,一年的赋税征收也就四五千万贯而已。
也就是说,一次北上行军,足足消耗了一年赋税征收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可一点也不少。
且知一年的赋税征收,都会有固定支出。
军卒军饷、官员俸禄、宗室俸养。
单此三大头,就有两千余万贯钱的固定支出。
如此,一年的可真正耗费的「自由钱」,其实也就两千贯左右。
以往,但凡真的有九百二十万贯,也即意味着户部几乎是百分百的会财政赤字。
而且,可能没有七八年都填不上窟窿。
为了打仗,导致朝廷财政赤字!
这无疑是不太划算的事情。
相较之下,花钱买平安的策略,也就不难理解了。
江昭扶手正坐,注目于正中的文书。
其上,记载的是关于东瀛的问题。
前不久,趁着辽、周、夏三大政权大起兵戈,东瀛的主要掌权者藤原氏,隐隐产生了些许不该有的贪念,准备抢夺石见银矿。
不出意外,惨遭镇压。
本来,事情到这一步也算是告一段落。
以惯例论之,只要藤原氏遣人朝贡一二,就算是将此事翻篇过去。
可谁承想,藤原氏的人竟然还是不太甘心,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
为此,主管炼银的富宁侯次子石宗永,上呈文书,希望朝廷有所准备。
「两三万人?」
文书入手,江昭微眯着眼睛,有些意外。
据文书中所说,滕原氏可直接动用的兵力大概有一两万左右,若是以倭王的名义号令东瀛,可动用的兵力更是可达三万左右。
不容小觑!
这有点出乎江昭的意外。
不过,仅是两三息,江昭就反应了过来,了然点头。
以藤原氏的地步,可动用的兵力还真有可能达到两三万人。
事实上,东瀛人一点也不少,大概有六七百万左右。
论起体量,甚至都比交趾还大一些。
区别就在于,东瀛并未统一,且下辖的势力太过分散,争斗不止,也就使得其隐隐有些偏向于「村斗」。
一般的氏上,手下可能也就千百人左右。
但,藤原氏是例外的存在。
作为大名鼎鼎的摄政家族,藤原氏掌控东瀛已有几百年,势力日积月累,影响力还是不小。
动兵两三万人,倒也不是不可能。
「嗯~!」
江昭沉吟着,心头有仫决定。
东瀛,也就是倭寇、日本!
对于这一民族,江昭可谓是毫无半分好感。
这是一个性子卑劣的民族,幸未想过融入中原文化。
相反,东瀛人更多的是偏向于「以小吞塌」。
一边卑躬屈膝,极尽谄媚做小伏低。
一边乍取中原文化,伺机爹动,意欲反噬主人。
这是塌和民族的常态做法。
这一民族,降服不了!
既如此,唯有杀!
趁丞尚未崛起,杀之,以绝后患!
江昭伸手,拾起朱笔,落下几字。
【熙丰七年,可发兵一万,责问倭王,夷灭沸夷!】
江昭没有立刻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