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27章 泼皮之辈,不为大国!

为何两人利益莫名就一致了?

便如此时赵构忽悠之言:「国主也知,那苏武以百战不殆在军中立起威望,苏武所仰仗,乃其麾下骑兵之力,来去数万之骑,披坚执锐纵横捭阖,导致天下之军,莫敢与他相争,那苏武打的仗,也从来都是仰仗骑兵得胜。我这一路来大理,大理国处处高山大川,几无平地可言,他麾下之马,乃是北马,更不可能在大理国内有纵横之能,所以,国主勿忧,那苏武若是聪明自知,便是虚张声势。那苏武若是自大愚钝,真以三万兵入大理之高山大川,必然一败涂地—..」

说着,赵构也去看段和誉,他话语没说完,有些话不适合说,只能想,只能期待.

比如他真期待苏武与大理打起来,便也就是期待苏武真一败涂地,如此对于赵构而言,意义甚大,不仅仅是苏武一败之类—

更是会打破苏武不败金身这个神话,对整个天下的人心与局势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段和誉闻言便也在点头:「我大理虽然是偏僻之国,但岂能是易征之国?想那苏武心知肚明,两千里之粮草辎重补给,高山大川之艰险路途,且不说他只有三万人,便是有十万大军来,何处铺得开阵势?大理为战,与中原为战,大相迳庭,想那苏武不会如此不明智—.」

段和誉自是不知赵构心中的小九九,他是真的觉得苏武不会以三万大军入大理,地形地貌与后勤之外,更还有大理之国力,大理也是能支应出八九万兵的国家,大理也不是真正穷苦贫瘠之地,这幺多代人下来,积攒的军事家底,也不是玩笑。

苏武能得中原天下,便不可能做这种傻事。

赵构自有赵构的心思,便是再言:「不过——那苏武之辈,本就是好勇斗狠而起,国主还是要做好其万一——万一恼羞成怒,愤而进兵的应对—」

赵构还是期待打起来,这对他有好处—

那这事好似对段和誉没好处吗?

段和誉微微一笑:「若是他真进兵来,有何不可?善阐府本就遭了兵灾,一片涂炭,而今高氏之兵甲,正守善阐府——」

他这话,就说到这里了——不多言—

却是他也微微笑着去看赵构—

赵构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了,这位国主兴许也在期待苏武进兵大理.

这个道理,这个逻辑,虽然复杂,但赵构就是听懂了。

何以高氏在大理这幺多年,如此权柄经久不衰?甚至经常动不动就把国主踹来踹去?

权柄这件事,从来就来自于实力,什幺是实力?就是兵甲。

高家有兵有地有粮有钱—

但此番,经过头前三十七部叛乱之后,眼前之高氏,其实已然式微,实力大减,拢共算来,战兵也不过万余之数—

段和誉,是万万不可能动手将高氏抹除的,人家刚刚为国立大功,牺牲惨重,国主若是做这件事,岂不道义大失?更也是失去了王位的合法性了—.

所以,若是苏武当真进军,那定然要先打善阐府。

高氏如何?

高氏若是拼死而战,那就战吧,反正善阐府本也是废墟之地。

再战这一遭,高氏不论胜负,必更是损失惨重,再也不复当年之威,杨、董之族衰败之势,岂不又到高氏身上了?

要问杨董为何衰败,其实也是内战导致,是高氏给两家干倒了,这主要是宋仁宗时期发生的事。

如此,大理国内,皆是小族,再无大族,段氏当兴!

若是高氏倒戈呢?

那也极好,高氏从此出国,再也没有名义立于大理国内,万余之兵,即便加在苏武身上,也并不能真正打破实力之格局—

从善阐府到羊苴咩城这一路,都是高山大川,有的是险要关隘,鏖战之下,胜败——.

且先不说胜败,一二月去,南方大热之季节就到,南方之山林瘴气,岂能是北人可受?

苏武来日早退也则罢了,若是不早退,真到那个季节,苏武三万兵,只怕都要覆没于此。

这些,都是至理,没有一语是假!

苏武若退,留下高氏,立马就从国之功臣变成了国之逆贼,道义之下,大义之下,岂能不打?

苏武若败,更不必说—

段和誉,当真傻?

段高之争,已然就到得这个地步了,历史上来日,高氏可是要派人刺杀段和誉的—.

段和誉又岂能不动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