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再得汉中与关中那些旧日宋将支持一二,得属入陇,岂不就是昔日诸葛亮北伐的谋划?
若真得汉中关中,更也是汉朝刘邦问鼎之局。
大事可期!
赵构来见段和誉,便是想知道一件事,已然当面在问:「国主,那城中之流言,说善阐府捷报连连,可是当真?」
段和誉看了看赵构,微微点头:「不假!」
赵构顿时就喜:「如此,甚好甚好!」
段和誉是一点都喜不起来,看着赵构,莫名有些来气—
本来是利益共同体,怎幺忽然之间,赵构得利了,他却越发危险了.
赵构立马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开口来说:「国主勿忧,若是那苏武当真在善阐府久战不克,国主还有一法可以压制国内乱臣贼子。「
「是何法?」段和誉立马就问。
「自就是立马派大军去援,这不是围城之战吗?那苏武若是久攻不克,见得还有大军前来支援,这气候也越来越热了,自当退兵而走,那解围之功,退敌之功,岂不都在援军身上?」
赵构是有点脑子的—
段和誉闻言,面色缓和不少,却又道:「嗯,威楚府杨护,也是此策——」
杨护来的书信,便是抢功之意,他最近,自可以抢到头功,都是各自有打算的...
「哦,那这位杨将军,谋略着实也高!「赵构倒也不抢功,他对大理的事情,没那幺上心,更也不会在乎大理这一点点什幺功劳。
段和誉摆摆手:「只待过两天再说吧——」
这是谢客之意,自就是让赵构回去。
不想此时,门外有军汉呼:「禀告国主,善阐府捷报,善阐府六百里加急捷报!」
这话语,虽然带着点口音,但听在赵构耳边,真如仙乐。
只看赵构几步走到殿外,看了看那送捷报之人,他甚至忍不住越俎代庖:「还不快快进去,国主就在里面,速速呈去!「
军汉当真也往里进,只以为是国主传来的话语。
捷报自是呈在段和誉面前,段和誉打开就看,赵构在旁,多少有些猴急,猴急得抓耳挠腮,他甚至想着凑过去一起看,但也知道,这般就失礼了,只管等在一旁,巴巴望着段和誉———
只待段和誉看完书信,面色更沉,又看了看赵构那期待的模样,还真也通情达理,把捷报往前一递:「大王也瞧瞧—」
赵构连忙来瞧,捷报内容不多,又是大捷,燕军再攻城,全军三万余尽出,三面围攻,打得昏天暗地,死伤无数,城下躺着的燕军尸首,至少五六千具,夜半了还有车架来收尸拉回高量成,大胜!善阐府,固若金汤!
赵构喜不自禁,激动都在双眼之中,脚步下意识来去几番,好似恨不得一步跨去,就入川蜀,立马站在成都府的城头之上。
那边,段和誉在看随着捷报来的另外一封信,杨护之信,教国主速速下令,援军皆出o
否则否则高量成就真成了救国救民的护国神将了,那高家两代人名望之大,那真是耀眼如日,无以复加。
这封信,段和誉看完之后,又看了看赵构,倒也并不藏着,也一并递给赵构去看。
赵构接过就看:「国主,此言不假,此言不假啊,当速速进兵,与城池为掎角之势,速胜苏武!苏武之军,连番大败折损,异国他乡几千里,此时此刻,定是军心士气衰败非常,正可速胜!若是慢了,那苏武久攻不下,许就自去,那功勋名望皆在高量成一身——」
段和誉叹息一语:「大王先去,我自再思索一二,也与朝中之臣商议商议—.」
「好好好,国主速速决断!」赵构,显然等不得了,一刻都不愿多等,只想马上听到苏武兵败大理仓惶而逃的消息!
苏武金身一破,赵九四千大军入川蜀,川蜀之地,膏腴所在,天府之国,钱粮无数,大旗一举,天下之势,风起云涌,起义之兵,定也不可胜数西北诸多军将,本多是见风使舵之人,更还有种家相公坐镇,到时候,入汉中关中,不过书信来往之事也,定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
西军精锐,如此,尽皆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