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会馆、寺院和道观都不够用了,很多人就在茶楼、酒楼公开讲学。

苏泽奇道:

「一甫兄既然对讲学不感兴趣,为什幺要去茶楼听讲?」

罗万化说道:

「我是去看卖报去了。」

「卖报?」

罗万化说道:

「京师这些小报,雇佣了城内游荡的小儿帮他们卖报。」

「有些小儿在闹市喧哗兜售,还有这脑子活络的在茶楼售报,一晚上也能售出不少。」

苏泽愣了一下,这不是带英特色雾都报童吗?

我大明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罗万化有些不自信的说道:

「我想着,我们《乐府新报》也在茶楼密集的地方设置报亭,让小儿贩报,子霖兄以为如何?」

看到苏泽失神,罗万化还以为自己的建议不好,他连忙说道:

「子霖兄以为不可就算了。」

苏泽连忙说道:

「一甫兄这个办法好啊!」

「这些流落街头的小儿,能有一份糊口的生计,也是一甫兄的功德。而且此法能增加《乐府新报》的销量,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罗万化听到苏泽赞同自己的建议,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下决心要好好考察京师,在读书人多的地方设置报亭。

就在这个时候,沈一贯也准时冲了进来。

「大消息!」

苏泽已经习惯了他的一惊一乍,问道:

「肩吾兄你昨天的大消息,就是都察院两个御史为了抢功劳打架,今天又有什幺大消息?」

沈一贯说道:

「弇州先生结束丁忧返回京师了!」

弇州先生,就是当今文坛偶像王世贞。

中古时代的读书人,政治家、文人、学者身份都是统一的。

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就是文坛领袖,宰相和学者。

不过到了大明,随着时间发展,三条路逐渐分开,就是少数天才,也只能兼具两个身份。

王世贞的官职并不大,但是在文坛的地位极高。

大明文坛能和王世贞相提并论的,只有致仕在家养病的李攀龙。

苏泽记得李攀龙已经病重了。

丁忧的时候,王世贞在老家编写《弇山堂别集》,京师达官贵人都向他寄去自己的书稿,希望能被王世贞收录。

王世贞的文章甚至流传到周围的藩属国,朝鲜、倭国很多人都推崇他的文章,就连草原上都流传他的名声。

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

沈一贯说道:「弇州先生是被张阁老举荐的,朝廷很快就会授以要职。」

现在的张居正和王世贞应该私交很好,恐怕谁也没想到两人会在以后交恶,以至于王世贞编排那幺多段子在黑张居正。

罗万化问道:「朝廷会授予弇州先生什幺职位?」

「至少也是一省布政使吧?弇州先生的父亲已经平反,他为父伸冤的事情陛下十分欣赏。」

就在众人闲聊的时候,一封军情急报送到了内阁。

四位辅臣看完都脸色微变,李春芳站起来说道:

「军情紧急,还是求见陛下吧。」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接羔已过,草原又动荡起来,虽然内阁和兵部早有准备,却没想到这次的动静这幺大。

就连高拱眼中都闪过一丝忧色。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