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黄文彬等到离开了通政司衙门,这才小声说道:

「明达(徐叔礼字)兄,如果有机会离开通政司,你会怎幺做?」

徐叔礼吓了一跳问道:

「质夫兄,你有路子?!」

黄文彬说道:

「不算是路子,但是可以试一试,明达兄,你会想要离开通政司吗?」

徐叔礼想了想说道:

「其实咱们通政司还是挺好的,就是外任这件事总是悬在头上,让人不得安心。」

黄文彬连连点头说道: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幺想的。」

徐叔礼真心的说道:

「既然质夫兄有机会离开,那自然是另谋他处最好了,况且你这个位置的前任都外任了,万一再有新的通政署要设立,你可就跑不了了。」

黄文彬下定决心说道:

「那就要试上一试!」

次日,黄文彬来到了杨思忠的公房。

整理完了奏疏之后,黄文彬看向杨思忠。

看到这位大银台似乎心情不错,他藉机说道:

「大银台,属下有书要献给朝廷。」

杨思忠疑惑的看向黄文斌问道:

「献书?」

民间进献藏书,确实可以走通政司的路子。

大明皇帝也会经常向民间征集藏书,如果是保存很好的孤本善本,朝廷还是给予奖励。

黄文彬从袖子掏出一本旧书,放在杨思忠的案头说道:

「这是黄某家传的《闽海针经》。」

针经,听到这里,杨思忠就知道他要献什幺书了。

「针经」就是「海道针经」的简称,历史上,自三国以后,海道渐多,就像道路一样,人们可以循着海道来往,便开始将其称作「海道」。

航海罗盘发明之后,将「海道」的指南针针位和里程等记录成册,可以用来导航,这种册子被称为「针经」,用「海道针经」总其称,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航海指南工具书。

其实「海道」,就是成熟的航线,这些航线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每条海道对船家来说,都是生财之道,所以,针经一般都仅在家族内传承,轻易不会外传。

「针经」不仅仅单纯的海图,更是有关航线上季风洋流、暗礁气象等重要水文资料的总结,是非常宝贵的航线资料。

而黄文彬的这份《闽海针经》,就是黄家祖先从福建出发,前往南洋的航线总结。

杨思忠翻开看了一下,这份《闽海针经》十分详细,还有很多精美的手绘海图。

如果《闽海针经》记录的航线还能通航,就解决大明水师南下的问题!

杨思忠看向黄文彬问道:

「进献此书你就立下大功,某人也要欠你的人情,说说你想要什幺?」

黄文彬在心理斗争了半天说道:

「大银台,属下想要离开通政司。」

说到这里,杨思忠的眉头皱起来。

黄文彬害怕的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