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又写出了设立鸿胪寺专司外交的重要性:
「今四夷往来频密,非专设衙署无以精研对策。鸿胪寺统理外务,则应对机速,鲜有贻误。」
「外邦朝觐,见有专司夷务之威仪,足显天朝怀远之制,而礼部亦得返本清源,专修内治。」
这就是苏泽给出的解决方案。
不是觉得王世贞外交干得不错吗?
那给他升官也没有更好的位置,不如增加鸿胪寺的职权。
将鸿胪寺从小九卿升格为大九卿,不就是给他升官了?
将礼部手里的朝贡外交职责,全部交给鸿胪寺来处理,这样效率也会更高。
而且正如苏泽所说,随着大明的对外政策转向积极,日后有关外交朝贡的工作会越来越多。
干脆明确给鸿胪寺负责,交给擅长外交的王世贞负责,也算是朝廷物尽其才。
而沈一贯的赏赐也容易多了,直接将他调入新设立的鸿胪寺就可以了。
但是苏泽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原因也很简单,这次给鸿胪寺扩权,和给通政司扩权不同。
通政司扩权,算是做蛋糕,通政司现在的这些权力,原本是无主的,苏泽是做出蛋糕来分给了通政司,其他衙门自然没有意见。
等大家发现通政司手上权力的重要的时候,杨思忠已经牢牢把握了通政邮递司了。
但是这一次要从礼部手里夺走权力,这就是切蛋糕了。
这一定会遭到大量礼部官员的反对。
没有一个衙门愿意失去手上的权力。
苏泽将写好的《请更定鸿胪寺职掌专辖外务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请更定鸿胪寺职掌专辖外务疏》送到内阁,除了赵贞吉外的阁臣都表示支持,赵贞吉虽然支持你的奏疏,却因为礼部没有票拟意见。
礼部官员纷纷上书反对,并且搬出《大明会典》,旗帜鲜明的反对你的奏疏。
在礼部官员的反对下,你试图通过商议王世贞封赏问题,来重新厘定鸿胪寺职权的计划破产。
皇帝驳回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62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阻力不小啊。
能用1000点威望值,完成这样的重大机构改革,也已经算是相当划算了。
由此可见,机构改革的难度之大。
苏泽自然是果断选择了「是」。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点:620点。请尽快在现实中完成上书。】
——
果不其然,正如系统模拟的那样,苏泽这封奏疏,迅速打破了平静,礼部官员极力反对苏泽的奏疏。
礼部上下官员纷纷上书反对,礼部的反对声堆满了通政司,然后又送到内阁和司礼监。
但是也亏得是如今苏泽的声望,这次朝争大家也学会了「就事论事」,没人再从私人道德上攻击苏泽,而是引经据典来说明朝贡事务对于礼部的重要性,绝对不能交给鸿胪寺。
而礼部的官员,也都是此道高手。
礼部官员的反对,几乎瘫痪了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