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弹劾杨爱卿的奏疏全部驳回!」
隆庆皇帝气的不轻,但是他也没到因为礼部胡乱弹劾,就直接和礼部唱反调的地步。
毕竟礼部弹劾苏泽的奏疏,还都是就事论事的。
就在这个时候,隆庆皇帝看向正在收拾御案的冯保,接着问道:
「冯保,国子监预科的事情,你怎幺看?」
冯保低着头说道:
「此等大事,臣不敢多言。」
「朕让你说就说。」
冯保这才说道:
「仆臣以为,外朝争来争去,但是却忘了一件事。」
「什幺事?」
「国子监是育才的地方。」
冯保说道:
「陛下,如果国子监预科能培育良才,那仆臣就支持,如果不能培育良才,仆臣就反对。」
冯保说的像是废话,但是隆庆皇帝却听进去了。
是啊,争来争去,苏泽奏疏开头说的很明白,开设国子监预科的目的是育才。
那苏泽的育才能力如何?
武监?
那自然不用说了,武监入学不到一年,结果就翻天覆地。
皇帝思考了一下,对着冯保说道:
「召太子过来。」
那苏泽育才的最大「成果」是什幺?
不就是太子吗?
隆庆皇帝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考较太子的学问了。
按照苏泽的奏疏,预科培养的不就是太子现在这个阶段的读书人吗?
既然这样,那就看看苏泽教育太子的成果好了!
——
对于太子的学业,隆庆皇帝是龙颜大悦!
朱翊钧是刚刚开始学习四书,四书上的内容,太子都能准确回答,隆庆皇帝一问,原来是苏泽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
苏泽没有按照原来的顺序教学,而是将四书的内容分为「仁义礼智信」五个部分,互相交叉讲解,强化记忆。
对于太子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讲解要比直接背书要容易理解太多了。
此外太子对于《帝鉴图说》的内容也掌握的不错,对于历代帝王的得失都能掌握。
隆庆皇帝又问道:
「苏子霖又用了什幺好办法?」
朱翊钧说道:
「苏师傅说,历代为政之得失,莫过于『以此兴以此亡』。」
「如唐之府兵均田制,唐以此夺天下,也以此政败坏而衰亡。」
「任何朝代刚立国的时候,政令、军事、税制都有定制,后世能如父皇这样,居安思危,及时变法的,就是中兴明君。」
「循规蹈矩,也算守成之主。」
「虚耗国力,骄奢淫逸的,就是昏聩之君了。」
听完之后,隆庆皇帝十分高兴,下令赏赐詹事府官员,又给苏泽赐金奖励。
等送走太子后,冯保接到皇帝旨意,设立国子监预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