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把你这张傲脸收起来,对人陪着点笑!」

等到李如松走后,赵伦这才露出笑容,他也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副手,这才事事为他考量。

「这帮小崽子们,也是赶上好时代喽,老子当兵那阵子,哪里还有武监!」

赵伦露出艳羡的表情。

虽然李如松因为缺乏临阵经验,带兵经验不如自己。

但是经验这个东西,是最不值钱的。

南征北战这幺多年,打仗打到想吐!

赵伦发现,武监这些学员,学起任何东西都接受极快,而且做什幺事情都有一套章法。

这才是最重要的。

赵伦其实也曾经得过戚继光的亲自点拨,但是他的悟性太差了,所以止步于总旗这个级别,再往上就不能胜任了。

实际上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极限了。

管理一个总旗,也就是五十人,这是最基层的指挥岗位,一个总旗在大部分时候只要跟着上级的命令从事就行了。

但是管理五十人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再往上走,那就需要天分了。

赵伦认为李如松就是这样有天赋的,或者说武监体系培养出来的军官,就是能往上走的。

从古至今,赵伦没有听说过将帅能够量产的。

甚至别说是量产将帅了,就是量产中级军官都不行。

可偏偏武监似乎能做到。

就是不能产几个名将,能批量产出合格的中层军官,那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而一直在前线的赵伦更是知道,大明是如何的紧缺中层军官。

李如松这小子,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日后的前途远在自己之上。

而李如松这样的,武监两年可以培养300人!

这位苏翰林的,当真是恐怖啊!

——

京营新军的营部设在京营之中。

为了吸取旧京营的经验,京营新军的营部也设在军中,而不是和京营旧衙门那样设在京师城内。

所有的京营高层军官,都必须遵守京营的制度,吃住都在京营之中,只有休沐才能离开京营回城。

这条军令还有一个意外的结果,一些原本想要来京营新军镀金的高级武官,都打消了想法。

最终京营的统兵之职,落在了戚继光的部将陈璘身上。

李如松也听说过这位陈统兵的事迹。

这位非军户出身的将领,是在抗倭战争中主动投军抗倭的,在歼灭汪直的战争中立功升为把总。

他原本已经升为广东守备,后来朝廷调遣戚继光北上,陈璘毅然追随,成为戚继光的副将。

陈璘在东胜卫之战中亲自守卫一座棱堡,立下战功,再次被朝廷嘉奖。

这一次京营选将,他被戚继光推荐,最终被皇帝点为京营新军统兵,统领整个京营新军。

李如松来到了营部,将赵伦让他递送的申请状送上去,很快就遇到了好几个同学。

众人纷纷聚集在一起,交流各自在军营中的近况。

跑腿在军营中无疑是个美差,营部虽然设在京外,但好歹也是京师新军的总部,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为了尽快建设营部,工部用上了新式土楼的技术,整个营部的建筑都是干净整洁的三层小楼。

京师新营的各大机关都在这些小楼中办公,李如松听着同学们的讨论,又是谁被借调到了营部去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