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商人交税,官府提供安全的服务,这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商人不愿意交税,那就要多花费雇佣镖师的成本。

张敬修也觉得很有道理,山东的情况是一天天变好的,莱州的繁荣他也是亲眼所见的。

就比如这座靠近驿站的村子,整个村子都依靠这个驿站繁荣起来,就是以往没有孤苦的老人,靠着给往来客商烧热水也能吃饱饭。

于是村里的青壮也自愿组织起来,维持驿站的安全。

同行的年轻书生,也对此十分的好奇,他拉着车把式聊天,询问山东开征商税之后的变化。

张敬修记得刚上车的时候,这个书生介绍过自己,他名叫顾宪成,好像还是个秀才,张敬修总觉得自己好像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一路上,顾宪成听说自己常住在莱州,也经常凑在自己身边询问莱州的发展情况。

等拉着车把式聊完,顾宪成又拉上了张敬修聊天。

「张兄,我这次是乘船回老家无锡,说服本地乡绅开征商税。」

张敬修一惊,他这才想起来这顾宪成,似乎父亲在闲聊的时候,也提到过他的文章。

他在《江左雅报》上发文,呼吁常州府也跟着扬州府开征。

父亲似乎对这顾宪成也有赞许,能入父亲的眼,这读书人确实不简单。

顾宪成发文之后,确实在京师常州籍的同乡中产生了激烈的反响。

这些人也纷纷写信回去,说明开征商税的好处。

顾宪成明白,最后要能开征商税,还是要说服常州府的大部分乡绅。

顾宪成干脆辞掉了直沽铁路的高薪工作,赶回家乡去说服大家。

这一路上,见到山东的发展,顾宪成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商税是有利于地方的事情,商税纳税,这也是四民道德!

顾宪成越发赞同苏泽的主张。

商人有商德,身为士人,那就要比商人看得更长远,用行动为大家谋利。

顾宪成在途中结识了张敬修,他也看出张敬修的不凡。

从张敬修的表现,顾宪成大概猜出了他是一名水师军官。

顾宪成在京师也见过新军的军官,不像是以往那种老粗军士,经过武监或者水师学堂训练的军官,多了一份特殊的气质。

「张兄,你对海外殖拓怎幺看?」

张敬修愣了一下,他想了想说道:

「殖拓当然是好事,但还是应该计算成本,如果花费超过得到的,那就不应该劳民伤财。」

张敬修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成本收益的计算深入心中,他不像是其他水师军官,狂热的支持海外殖拓。

顾宪成有些惊奇的看向张敬修,他在京师也经常和人聊到这类的话题,一般来说军人都是支持殖拓的。

毕竟殖拓才能立功,而且海外殖拓朝廷才能加大水师投入,按理说水师军官不应该这幺保守。

「顾兄你怎幺看海外殖拓的事情?」

顾宪成也给出了一个和主流读书人不太一样的答案。

「我是支持海外殖拓的。」

张敬修也有些疑惑,一般来说,读书人都对海外殖拓持谨慎态度。

毕竟殖拓是有成本的,比起民间越来越狂热的再复盛唐的风向,大明的官方态度还是很保守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