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越是到了年底,也是军营不能松懈的时候,李如松这样的军官还要轮流述职。

所以这个假期就算是提前放的年假了。

既然是休沐的日子,李如松的武监同期好友就相约聚会。

听到熟悉的称呼,李如松也热情的打招呼。

眼看着同学好友都奔赴前线,自己却还留在京师,李如松烦躁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

特别是前些日子,好友夏忠孝给自己写信,讲述他在辽东的新生活。

夏忠孝随镇北军北上,成为自己父亲李成梁麾下的军官,开始向北方清剿女真人。

夏忠孝本就是辽东军镇子弟,他到了辽东就是返回故乡,但是很多非辽东的镇北军官兵都被辽东的苦寒天气给吓到了。

也亏着朝廷准备充分,给镇北军准备好了御寒的物资。

要不然一仗不打,就先冻死几个官兵,那镇北军在京营新军中就要擡不起头来了。

夏忠孝先抵达辽阳,等到了辽阳之后,才知道安东都护府的行辕已经北上,他又领着士兵继续北上,一直到了古扶余城才追上了李成梁。

这座城市已经改名为吉林,夏忠孝抵达之后,就被分配了任务,负责清剿周围的女真部落。

明军在装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女真部落很快就在正面战场上落败。

但是夏忠孝说,这些女真部落退回到山中之后,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因为躲入山中,明军的后勤补给线拉长,无法深入山中追缴。

伴随着进入冬季,深入山中清剿变得十分的困难。

整个辽东地区,适合农耕的就是辽河流域的区域。

辽河再往北,苦寒不说,还有大量的冻土沼泽,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这里都是无法生存的。

往西是通辽地区,这里和草原相互连接,是游牧民族活跃的区域,如今大明已经设置通辽棱堡,控制了这个区域。

辽阳的东北方向,也就是三江平原,苏泽原时空的佳木斯等地区,这里是野人女真的地盘。

这些野人女真,以渔猎为生,对大明还算是归顺,大部分时候算是服从大明朝贡的。

最麻烦的,就是和朝鲜接壤的长白山地区。

这里就是建州女真活跃的地区。

建州女真也是最难对付的。

李如松回忆苏泽提出的「文明分类论」。

苏泽在武监的授课的时候,提出一种文明划分的理论。

通过获取食物的方式,来划分文明的种类。

中原文明就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所以中原文明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土地,政权都是以土地制度为基础建立的。

除了农耕之外,就是汉人的老对手游牧民族了。

游牧民族有很多,从匈奴到突厥,然后是蒙古。

这些游牧民族的崛起路径都是差不多的,他们生活在物资更贫瘠的草原上,以游牧为生,依靠牧群组成部落,然后通过养蛊式的发展,最后出现一个强大的草原政权。

这两种是常见的,不常见的就是渔猎了。

当然,对于李如松来说,渔猎部落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就是野人女真吗?

渔猎部落,顾名思义,就是以渔猎为生的,通过渔业和捕猎来获得食物。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