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那六科也要投桃报李,帮着中书门下五房解决一些问题。

——

苏泽也没想到,吏部的问题竟然这幺容易就解决了。

六科出手,主动帮着吏房解决了问题,用六科的权限调来了相关官员的档案。

宋之韩拿到档案之后,加班加点审阅完毕,赶在过年之前,将官员推举的名单送到了内阁。

这一次,内阁任免的是京师六部九卿衙门的基层官员,以及部分京畿地区的地方官员。

宋之韩的工作不错,不仅仅根据吏部的档案进行了总结,他还在六科的帮助下,对这些候选官员的部分同僚发放了访单,询问这些候补官员的风评。

还真被宋之韩发现了几个考核平庸,但是在百姓和同僚中评价极好的官员。

宋之韩自然明白这是为什幺,这些大概都是一些不擅长迎逢上司,但是却能安心做事的官员。

宋之韩的工作做得很细,对这些官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赢得了内阁的表扬。

这其中不乏一些事情做的不错的官员,内阁都给予了晋升和表彰。

这时候苏泽又上疏,请求内阁专门设立一个奖项,用来表彰基层官员。

深谙组织工作的高拱自然明白苏泽的用意,也赞同苏泽的奏疏,这一次隆庆皇帝也没有犹豫,批准了苏泽的奏议。

组织工作除了人事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抓典型,树模范」了。

别说是大明了,就是原时空,中央部委距离基层也太远了,基层的事务根本无法直接干预。

「抓典型」就是抓到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批判,让下面知道什幺事情不能做。

「树模范」就是找到模范进行表扬,让模范总结事迹,总结自己办事的方法,上层就是可以推广这个模范,从而明确一个办事的标准。

这也是组织工作的两大抓手。

高拱当然明白这点,通过「抓典型,树模范」,来改变朝堂的风气,让「务实绩」,成为官员晋升的关键指标。

当然,官场的风气,不是这幺容易扭转的。

迎逢上官才是官场的常态,高拱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改变这种官场风气。

但是只要上面的考核方向转变,那自然也有更多的基层官员看到希望,明白自己应该做什幺。

而这一次,还有几名京畿的地方官员脱颖而出。

这一次考核中,殖产兴业也被纳入了考核中。

和以往科教民生不同,殖产兴业的统计口径很简单。

一座工坊产值多少,纳商税多少,吸收了多少就业,这些都是户部档案上明确记载的。

工厂纳税是要交白花花银元的,造假的难度也很大。

以往地方官员的政绩,兴修工程、整顿城防这些,都是要财政花钱的。

而且兴办工厂是能带动地方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是赚钱的事情。

到底朝廷应该鼓励哪个,自然是一目了然的。

这次京畿周围的地方官员中,得到晋升的都是兴产殖业搞得好的县的官员。

聪明的官员也也已经注意到了,商税收入也越来越成为朝廷用人的考核标准之一,权重越来越高。

明白了这点后,地方官员自然明白,要把来年的工作重点放在兴产殖业上。

——

隆庆六年终于走到了尾声。

中书门下五房作为机要部门,过年也是需要轮值的。

而今年还和往年不同,苏泽的身份变化,他身为一部门之长。

他从以往给人拜年,变为了要接受别人拜年。

等到年关将近,苏泽家门口排起了长龙。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