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实在是太高了!
宋??佩服到五体投地,他又认真看了几遍之后,连忙抱着苏泽的奏疏去找赵贞吉商议。
——
内阁。
赵贞吉揉了揉眼睛,又看了看眼前的公文。
他擡起头,眼神从几位同僚的身上扫过。
赵贞吉微微叹气。
中书门下五房成立之后,阁权大大加强。
首辅高拱就自不必说了,有关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权力已经被牢牢的攥在了内阁手里,内阁还获得了主持廷推阁臣的权力。
高拱曾经长期执掌吏部,门生故吏遍布吏部,吏部自然也不敢有什幺反抗的。
更关键的是,苏泽两件事都办的很好。
廷推阁臣的名单一次就在皇帝那边通过了,七品官员的选任在六科的帮助下也做的不错,几个新提拔的官员名声都很好。
赵贞吉再看张居正。
户部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而随着国家财政的增长,户部的职权更大。
朝堂之上,都称呼张居正为「计相」。
这是宋代对于主管财政的三司使的称呼,而明代财政的权力要比宋代更强,因为大明本身就是强中央财政的政策。
张居正这个计相名副其实,六部九卿衙门颤栗,谁都怕得罪了这位计相之后,来年部门的预算缩减。
新的内阁格局已经形成。
首辅主管人事,次辅执掌财政,日后再有阁臣入阁,也要遵从这个分工了。
再看最新入阁的诸大绶。
这位分管教育和保生医疗的专务大臣,一入阁之后就打出漂亮的连招。
吏部尚书杨思忠领着吏部,赶着年前就制定了教师的考核任用办法,确定了教师和吏员一样,确定了职称晋升的管理条例。
至此之后,朝廷对于小学、预科,乃至于国子监、武监等学校的教师,也有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并且可以利用这些考核来引导提高教学质量,选拔优秀的教师去更好的岗位。
鸿胪寺卿王世贞,更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编纂了一部蒙学大纲。
这份蒙学大纲,是王世贞从四书五经中摘取比较容易学习的部分,制定的部分启蒙课本。
比起原本启蒙的书籍,这份蒙学大纲入门简单,易学易懂。
王世贞还用《三字经》、《千字文》为基础,又结合《声律启蒙》,制定了一套读书识字的书籍。
大文豪出手果然非同小可,这套书记循序渐进,可以帮助不识字的蒙童迅速掌握常用字和读音。
除此之外,诸大绶还自己找到了负责营造学社的钦天监官员周相,请他编写了一份算学启蒙的课本。
这两份课本已经编写完毕,隆庆皇帝看完也十分的满意,钦点将这两份课本作为皇室启蒙教育的课本。
虽然小胖钧如今已经用不上了,但是钦点的作用在于明确皇帝对于这两份课本的认可。
《乐府新报》的印书馆立刻开动起来,两份新课本已经在印刷中,等年后就会运往各地的小学。
和同僚相比,赵贞吉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别人都在进步,自己却原地踏步,赵贞吉怎幺能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