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包也不是俩老头乱收费,而是皇帝认可的制度。
二十多年前曾有一正直御史将各地官员收取门包谋利之事写成奏疏上报乾隆,意想让皇帝下旨禁绝这个不良风气,未想乾隆的批示是:「地方官不过分谋利,亦属常理。」
什幺意思?
闲吃萝卜淡操心。
俩看门老头自是认得季师爷,季师爷带人去见县太爷当然不必交钱,只是多看了赵安两眼。
丁县令这会在自己的书房忙着给座师礼部侍郎钱大人写信,写信问侯是次要,主要还是给钱大人送冰敬。
所谓「冰敬」就是地方官在夏天时借着消暑降温名堂给京里罩着自己的官员送礼。
夏天有「冰敬」,冬天自有「炭敬」。
这是官场规矩,凡三节两寿、某缺补差、「冰敬」、「炭敬」都必须送。
钱大人是礼部侍郎,这个级别的官员一般「冰敬」都在八百两以上,因此每年丁厚恩光是给钱大人送礼就要一万两左右。
这还不提给上面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诸位大人的孝敬。
所以,丁县令的日子真的是紧巴巴,上任一年多扣除各项开支到如今也不过才挣了一万多两。
季师爷过来是给县令大人增加收入的。
就是他前天在城中闲逛时,发现扬州本地作坊生产的布匹十分畅销,常有外地的客商到扬州来买布回去销售,因此想让县衙给本地制布的作坊下个通知,今后凡对外出售的布匹必须经县衙验货盖章方可出售,如此便能收取合规合理的验货费。
「学生初步算了下,本县辖境大小制布作坊不下百家,每家每年收取五百到一千两验货费,一年下来总能有几万两进项,不知县尊意下如何?」
说完,季师爷耐心等候县令大人的最终指示。
赵安在边上听的那叫一个吐血:都这幺玩呗!
县令大人能有什幺指示,一个字,好!
「...如此做法可以确保各家作坊的布匹质量,不仅可使百姓从中得实利,也能确保我甘泉布匹的名声,甚好,甚好!」
丁县令眉开眼笑,季师爷这主意真就是雪中送炭,及时替他解决了今年给座师钱大人「冰敬」的亏空。
继而才注意到毕恭毕敬站在季师爷身后的赵安,瞧着眼生,不由疑惑问道:「这是?」
「他叫赵安,上个月从税课司借到户房使唤的,」
季师爷一边示意赵安给县令大人行礼,一边笑道:「县尊可记得上次放炮的事,主意就是他出的,小伙子人不错,手脚勤快脑袋也活。」
「噢,是他啊,」
丁县令有了印象,待赵安行礼之后示意他起身,眯眯带笑道:「小伙子,在户房做的还好?」
赵安赶紧道:「还好。」
可能是第一次同县领导这幺近距离接触,赵安给人的表现是十分紧张,外加十分拘束。
特别老实的模样。
见状,季师爷特意说了句:「后衙的帐都是他在做,一直不曾出过错。」
「不错,」
丁县令点了点头,从头到尾打量着赵安:「季先生跟我说起过你,是个可造之材,每日叫你给本县记帐倒是委屈了。」
「不委屈,县尊无小事!」
赵安几乎是脱口就道:「学生认为县里的事就是县尊的事,县尊的事也是县里的事,能为县尊服务就是为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