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
还得多多?
就跟触发敏感被动技能似的,赵安立时低头看向名单。
嗯,府学好苗子还不少,足足十七个呢。
再次擡头时,一脸关心下一代成长教育的长者模样,面带笑容点头道:「既然是咱府学的好苗子,无须江大人多说,本官也定是要关照的。」
从前的「下官」变成「本官」,听在江教授耳中一点也没有不适,事实如此嘛。
自顾自坐下也笑着说道:「是滴,是滴啊,都是好苗子,如第一位张同学读书向来努力,往常府学小考科科第一,这次参加府试怎幺也能拿个小榜眼的。」
「小榜眼」说的是第二名,民间于童生试的讨喜说法,不过第一名不叫「小状元」,而叫「小案首」。
「同学」一说听在赵安耳中有点奇怪,感觉跟时代格格不入,却不知乾隆朝严禁文人结社,禁社兄、盟弟等称呼,只许以「同学」互称,后来延伸到各地官学。
因此「同学」一词尽管过去就有,但正式成为学生的指定称呼就是乾隆朝,后世只是沿续此叫法而矣。
「还有这位孙同学,打小聪慧过人,五岁就能熟读《千字文》,六岁于《百家姓》倒背如流...这次府考先生们说孙同学起码能进前二十为甲等。」
「这位小廖同学也厉害,当初在乡下社学读书时就是第一名,府里特意把他要来就是不想他在乡下耽误学业...」
「这位小张同学虽说上次府试没有过关,但这两年学业已经精进不少...」
「......」
江教授接连点评了名单上的六位同学,赵安这边也不插话,只不时跟着点头,或做出「噢」的表情。
完全配合,连带着对前任江教授也十分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