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赵安知道也不知道。

这话听著矛盾,实际不矛盾,因为他真不知道是怎么升的。

准確说,不知道福长安那小子为何看上他,难道就因为他是和中堂的狗腿子?

外边怎么议论,赵安管不了,也没兴趣管,这几天除了忙著分打非的赃,就是在走前把扬州这边的事给安排妥当。

首先就是府学接班人的事,为此特地给老太爷上了一道摺子。

除了將自己担任扬州府学教授以来扬州教育事业取得的突破成就聊表一番后,就是提出自己蒙皇恩升任江安粮道,那么按规矩当辞去扬州府学教授一职,故向朝廷推荐现任府学学正马副校长接任自己的教授一职。

理由当然是马副校长工作负责,办事认真,对於府学革新各项事宜推动积极,是一个可以大胆提拔、放手任用的干实事官员。

在老丁提醒下,赵安又在摺子中请示自己既任江安粮道,原有江苏督学委员、巡漕御史两个兼职朝廷是打算撤去,还是继续保留。

老丁估计孙女婿的巡漕御史职务多半是要撤消的,因为粮道本身就是督粮职责,无须再加御史兼衔。

分析江苏督学委员这个职务朝廷可能会保留,毕竟和珅还指著他在江苏全省推广借读,而江寧府的教育產业经济价值並不弱於苏州,充分挖掘的话能给內务府带来不少收入。

就算要撤,也得等赵安把江寧的教育完全商业化后,这会撤了那赵安作为安徽的官就没资格插手江苏教育界的事。

赵安认可老丁的分析,摺子写完就交折差快马送京,之后將自己有意请岳父到江寧帮自己处理庶务的事给说了。

因过年原因,没把叔丈人丁平抽大烟的事跟婉清说,打算临走时再说这事,省得大过年的丁家再闹的鸡飞狗跳。

“你高升粮道,身边是得有信得过的人帮忙才好,你赵家那头又没什么人,只能我丁家出人了。”

老丁欣然同意长子一家跟孙女婿去江寧上任,这不仅表明丁、赵两家是牢不可分的盟友,也能顺便给长子谋个编制。

粮道衙门是正四品单位,丁太也有秀才功名,不能直接任官,当个典吏是没问题的。

女婿是粮道一把手,过个一两年不经考核直接举荐岳父为官不是手拿把掐么。

如果不是小儿子执意要走科举正道,老丁肯定也让小儿子走这条官场捷径。

为了让孙女婿跟长子一家到了江寧后能够儘快適应下来,老丁又主动提出可以再派几个老家人跟他们一块去。

“多谢祖父!”

赵安自是求之不得,顺便將负责贩盐的兴隆號两个小伙伴跟老丁说了,请老丁这个县尊大人能够多照看他们,毕竟包、杨二人以前没做过生意,有老丁这个县尊出面做他们的“保护伞”,哪怕一开始小打小闹都行。

主要是把路子摸熟,把贩盐的道道搞清楚,等赵安在江寧站稳脚跟再投入资源做大做强。

孙女婿的事就是他丁家的事,老丁没有不应的道理,说不成自个从户房和三班找几个精明的去兴隆號帮衬包、杨二人。

江湖上的事由漕帮负责解决,官面上的事由老丁这个县尊解决。

赵安没有意见,让老丁今年一定要把水利工程搞起来,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弄个烂尾工程在那,因为这关係抚台大人对他的举荐。

“孙儿这江安粮道是安徽的官,虽驻江寧,但江苏的事孙儿恐怕有心无力,祖父这边要多与府台大人走动,省里几台衙门该打点的一定要打点到位,万不可小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