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免虽然要报老太爷,但只要吏部控制在和珅手中,起码能影响到一半官员。
吏部汉尚书之前由军机大臣孙士毅兼任,孙士毅就任两江后汉尚书人选并未任命。
吏部左侍郎刘墉是接任汉尚书的大热门,不过也正因如此这个任命迟迟没有下来,外界传言是因为和珅不太喜欢刘墉的缘故,实际这件事跟和珅没有关系,是老太爷刻意压着,想看看刘墉明年主持会试时表现如何。
表现好,就让刘墉升任尚书,表现不好继续压着磨一磨,七十岁的刘墉在老太爷眼里还是属于年轻人的。
不过刘墉这些年办差也的确不上心,大错没有,小毛病一堆,惹得老太爷很不高兴,要不是看在他爹刘统勋份上,早让刘墉回家了。
按相关程序,军机处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且皇帝朱批同意用印后,这份谕旨就成为正式用人“文件”,须第一时间送吏部办理。
吏部人事这块,虽说满汉尚书并行,但满尚书起主导作用,八旗及满蒙官员的选拔、考核,武官转文官的调任都由满尚书负责。
汉官的铨选、考绩,科举进士的官职分配则由汉尚书负责,但重大事务必须满尚书签署才能生效。
包衣这块的人事任免也由汉尚书负责。
因此收到明安泰打承德送来的文件后,笔帖式们就将文件送到了实际代行汉尚书职权的侍郎刘墉处。
看完文件,刘墉有点纳闷,本朝若巡抚因故离任而职位空缺时,惯例由本省布政使或按察使暂代职务,这叫“护理巡抚”,就是临时顶替的意思。
第二种是署理巡抚,即短期代理,通常有半年到一年的试用期,此类代理需经吏部核准。试用期内代理人没有犯事,即能转正。
第三种是由总督兼任,或邻省巡抚跨省兼任,这种情况不常见,多见于特殊时期。
但军机处发来的文件既没有说让赵有禄护理巡抚,也没有说让此人署理巡抚,就是一个“暂代”二字。
这到底是按护理巡抚办理手续,还是按署理巡抚办理呢?
刘墉拿不定主意,只得拿着文件去了满尚书苏凌阿的办公室请示。
到地就见满侍郎文孚也在尚书大人的办公室,不过正在发着牢骚,很是不满道:“赵有禄不过是个监生,去年还只是个九品学官,今年就给超擢到三品道台暂署布政使,提就提吧,可哪有刚暂署藩台就又代巡抚事的道理。”
文孚是满洲镶黄旗出身,乾隆四十六年由监生考取内阁中书,去年升内阁学士,年初到吏部任左侍郎,虽是旗人,但性格耿直,为人颇为清廉,遇事敢直言。
“文大人,那赵有禄不是监生,他是皇上特赐的同进士出身,有此超擢待遇虽说有违本朝用人制度,但不是没有先例,如前朝李卫公嘛。再说,暂署布政代巡抚事前朝也有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苏凌阿笑着端起茶碗,他是和珅弟弟和琳的亲家公,是和珅身边的亲信之一,怎么可能不知道赵有禄是和珅提拔树立起来的典型。
就冲和珅的面子他也不能表示异议,何况这还是皇上用印同意的任命,他这个吏部满尚书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