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赵安身边可用之人太少,缺乏大量务实的专业官吏,搞的他都想等年后在安庆办个专门的行政学校培训业务人材,再办个讲武堂培养军事人材了。

这也不怪他,毕竟窜红速度太快,没有根基也是正常。

目前接触的安徽官员中只有三官一吏让赵安觉得还不错,“三官”指的是泗州知州戴志远、滁州知州严昆,怀远知县崔映淮;“一吏”指的是定远县的那个驿丞范涛。

在给老太爷的请功折中,泗州知州戴志远和滁州知州严昆被定的是二等功,知县崔映淮同驿丞范涛定的是三等。

理由是救灾积极,督运粮草有功。

老太爷若准了这道请功折,赵安可以适当给这几个人调整一下岗位,倒不是为了肃清朱珪派系官员,就是单纯看中他们的务实能力。

罗家集现在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留下来的官吏自是喜笑颜开,勒令离职的虽不致于哭天喊地,但心中肯定要问候赵安他家女性的。

好在,赵安不在乎,因为他们骂的是赵有禄,关他赵安什么事。

为防止这帮滚蛋的临走时为了发泄私愤毁坏“公家”财物,赵安让叶志贵他们安排人跟着这帮家伙,每人都给配两名“保安”,只允许将自己的东西拿走,其余一律不得碰。

这就搞得巡抚行辕跟个办公室离职差不多。

被赵安“暂扣”下来的侍郎朱大人已经见了几拨前来告辞的幕僚、门生。

看着这些随自己前来安徽任职的熟悉之人一一黯然离去,朱珪心中肯定是不好受的,奈何他自己也要离开,只能宽慰众人几句。

汪兆兴同朱珪之子朱锡经则与吏部的萧郎中做着最后的交接清点工作,印信文书,府库钱粮、兵丁武备、卷宗档册这些实际没什么可清点的,完全就是做个样子,毕竟巡抚衙门在安庆,巡抚行辕这边可供清点的有限。

朱珪又是有名的清官,说他挪用公款贪污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别说萧郎中心向这位清流领袖,就是赵安都不指望能查出朱珪什么经济问题。

就算是想给朱珪整颗“地雷”出来,炸的也是他赵安自己,因为安徽的藩库归他管,藩库真要有什么大的亏空,也是他这个暂署藩台顶在前面。

象征性的清点盘查一个下午后,萧郎中便将封存的行辕各式卷宗档册全部移交给赵安派来接收的人员,又将一份详细清单呈给赵安。

赵安粗略看了眼,没有为难朱珪,提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抬头对萧郎中道:“朱大人可以走了。”

朱珪真的走了,三辆马车,一辆坐着他和儿子朱锡经,一辆坐着唯一跟其回京的幕僚汪兆兴,还有始终陪伴他父子的老管家,另一辆则装着朱珪不管到哪都带着的藏书古卷。

明安泰和萧景伦工作已经完成,便同朱珪一起回京,赵安自是要到镇口送送二位“钦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