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话,一般人敢讲?
若非纨绔童呆之辈,能这么肆无忌惮?
正所谓他不仁,便不怪我不义!
目中闪烁片刻后,和珅看向明安淡淡吩咐道:“递话给福宁,福康安不从军机处调遣,若因粮草断绝撤军,乃其不力也。”
福宁是谁?
负责福康安大军粮草运输的甘肃布政使,和珅的亲信。
和珅也是没办法,既然福康安不把他放在眼里,又一心想抢夺高原的大功,为保险起见只能让福康安竹篮打水一场空。
杀一杀福康安的骄横之气也好,省得回朝之后过于跋扈,重演年羹尧旧事。
至于高原的事,老太爷虽看重,却非心腹大患,毕竟那雪区非大清之地,大清于那并无有效统治,甚至连前明所收茶马之税都不曾有,最多同蒙古一样算藩属国而已。
大清的真实版图还是关内汉地和辽东之地及那西域,其余之地非根本,非必要不值得大动干戈。
明安自是低声应下,作为和党中人,他也不想看见嚣张跋扈的福大将军回朝作威作福。
和珅这边想的更远,就是如何让弟弟和琳接替多次请求退休的四川总督李世杰,之后若老太爷执意再征高原,又如何能让和琳取代福康安出征。
思来想去,操作起来很难,因为和琳是去年才“文转武”,一来于军中没有根基,二来军事方面经验也不足,冒然在老太爷那里进言重用和琳,可能会适得其反。
可惜麾下无得力大将可用,否则何至于向福康安示好,又何至于担心三年之后的局面。
自古权臣若无大将臂助,若无强兵可援,下场和珅比任何人都看得清。
一时神情复杂,有些失了神。
明安在边上瞧着不敢出声,小心翼翼将桌上的茶碗捧起端到和珅面前:“中堂?”
和珅接过茶碗,轻轻吹开茶沫,心中依旧在盘算军中的事,正欲饮茶,外面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继而就听有人在外激动道:“禀中堂,京师转来安徽六百里加急捷报,署理巡抚赵有禄以八百大破十万白莲教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