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洞悉商贾之苦,我等自不能让大人失望!”
陈老爷子捻须长叹,眼中满是钦佩,继而对众人道:“诸位,我等若再不竭尽全力,对得起赵大人这番苦心?”
得到的自然是众人积极且正面的回应。
不怪商人反应空前热烈,不是赵安的赤诚之心打动他们,而是赵安的系列举措比之前所有的优惠、许诺都更能打动他们,因为这直接解决了他们最深切的痛点和恐惧——不公正的待遇和无法预期的勒索。
而这,就是赵安总结的四个字——“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确定性,远比一时的税收优惠更重要。
而商税,从来都不是固定税,而是地方官府的一个“自由税”,确保给户部的那份固定蛋糕以外,各级地方官都会以各种名目收取乱七八糟的商税,这就令得中小商人苦不堪言。
朝廷打仗、救灾赈济,甚至官员宴寿都要商人捐输报效。
大清朝还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如赵安这般重视工商业,重点发展工商业,甚至不惜以二品大员身份为商人们撑腰护场。
这要传到京里,那些迂腐的御史说不定都要上折子参赵安了。
安庆工商恳谈会定下的不仅是安徽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基调,也让赵安个人威望在这一刻再上一个新台阶。
便是那位借故跑到徽州的老宗师也大大不如。
正当赵安在安庆大刀阔斧推行工商新政时,其发迹之地扬州府也给他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包括扬州府学在内的260名扬州童生被府学教授马副校长“打包”送来安庆,推荐信中马副校长美其名曰:“支援赵大人就是支持安徽,支持安徽就是支持朝廷。”
扬皖一家亲!
看着眼前一张张虽带些旅途疲惫却难掩青春朝气、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盼的年轻面孔,赵安也是大喜过望:“此真雪中送炭也!”
高兴之余对陪同的安庆知府宋嘉问道:“科举之路狭窄,能跃龙门者几何?天下之大,又岂止做官一途?正需此等读书明理、通晓文墨之人,充实基层,办理实务!”
言罢,对同样出身扬州教育界的老宋低语道:“这些人就是我等的子弟兵!”
子弟兵什么意思?
老宋明白,便如那随项羽南征北战的江东子弟一样,都是心腹亲信、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两百多名扬州童生的到来大大解决了赵安人手不足问题,于是立刻下令将藩司衙门后街一处刚刚清退的官邸打扫整理,挂上“安徽政务培训学堂”的崭新匾额。
学堂内宿舍、膳堂、讲堂、活动场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