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叶志贵带领清军小心翼翼摸上乌龙岭,岭上已是一片死寂,空气中到处弥漫焦糊与一种难以言喻的烤肉气味。
大火焚烧过后的聚义堂已化为一片白地,叶志贵带人近前搜索,发现废墟内有十几具烧焦的尸骸。
「大哥!大哥!」
跌跌撞撞上岭的谢鸿武不顾废墟仍有明火燃烧,从一具具焦黑尸体中找到大哥尸骸,抱在怀中失声嚎哭以致当场哭晕过去。
手足情深,确实令人动容。
「找口上好棺材将谢鸿仪装了,是就地入土还是运回其老家安葬,由其弟谢鸿武定夺。」
赵安没有对谢鸿武的行为有所不满,兄弟情深人之常情,这点肚量他若没有,何以驱虎狼吞禽兽。
清点缴获的工作随即展开。
当清军打开岭后几个极其隐蔽未被大火波及的山洞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洞内并非什幺军械粮草而是整箱整箱的白银!
银锭、银元宝、银饼…
各式各样,一箱箱整整齐齐的码放在那。
不是谢鸿仪死前不想焚毁,而是这些金银根本毁不掉。
旁边还有数个较小的箱子,打开一看竟是黄澄澄的金锭、金条以及各类珠宝玉器。
「这幺多!」
带人负责清点的陈之节连续清点了三遍,才向赵安汇报:「大人,初步清点,计有白银三十一万八千四百余两,黄金一万四千二百两,另外各类珠宝古玩估值不下五万两!」
「全部擡到山下去。」
赵安并没有感到多少惊讶,谢鸿仪这等大盐枭如果没个几十万两家产,他这二十多年的私盐买卖岂不是白干了。
这年头食盐的利润不比石油差。
而且谢鸿仪的家产肯定不止这幺多,毕竟他是皖北数府走私食盐集团的总头目,想来应该还在其它地方藏有浮财,以及买有大量房屋土地。
其他盐匪大小头目都是如此。
但赵安没有继续追赃的意思,一是安抚一众降匪,二是道义不允许。
不管怎幺说,谢鸿仪这帮人也算是反清阵线的一员。
虽然因反清方式和信仰不同,赵安镇压了他们,但不意味他要大搞「连坐」。
那些「贼赃」就算是赵安给他们家人的抚恤吧。
谢鸿仪的死意味这场持续三个多月的剿匪战事平息,照规矩赵安要给朝廷上剿匪的详细奏报,同时为参战将士及相关官员请功。
奏疏中,赵安详述了战斗经过,同之前报捷一样没有任何夸大及艺术加工,把「结呆寨、打硬仗」这一战术如实奏报,之后便将所有功劳全归于朝廷威福、老太爷圣明,以及前线将士用命,对自己则只是用区区八个字「恪尽职守,略尽绵力」概括了下。
至于缴获的贼赃也如实上报朝廷,没有任何隐瞒和吞没。
事后,传令将韭山改名为安清山,意「安定大清」之意。
本卷完,下卷《封疆大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