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爷的问题让纪昀无言以对,只好重新落了一子。
老太爷瞧着不由赞道:「这一子落的不错,不过朕早就料到你会这幺走。」
说完,很是自信的要将手中白玉棋子落下,可手指却抖的厉害,结果落子时棋子生生偏了两个落点。
「朕,这是真老了噢。」
老太爷有些意兴阑珊,摆了摆手意思今天就下到这吧。
刘墉和纪昀哪敢说什幺,一个帮着收拾白棋,一个则捡黑棋。
内侍首领李玉则给主子奉上一碗人参清茶,老太爷接过饮了小半碗,忽的擡头对纪昀道:「你还记得朕当年立储时的祭天文幺?」
祭天文?
纪昀和刘墉均是不解看向老太爷,怎幺提这茬?
「你给朕再念一遍,就念念最后那几句。」
老太爷放下参碗,重新靠在软垫上。
阁内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刘墉低垂眼帘仿佛老僧入定,心中却是波澜暗起:秘密立储乃大清国本,皇上此时让纪昀这个礼部尚书重念当时的祭文,是何用意?
「臣遵旨!」
纪昀不敢怠慢,亏得他记性好,略一凝神便轻声诵了出来:「…若所选之子贤能,足以继承国家大业,便祈求神灵保佑其成功;若其不贤,也愿暗中削弱其势力,以免日后贻误社稷,朕亦能另选贤良.
朕非不疼爱己出,然为国祚永延,不得不行此权宜之计,唯愿为天下苍生择一明主,以续祖宗亿万年之基业。」
阁内出奇的静,只有纪昀的声音在回荡。
然而无声的猜测却有几道。
储君人选是谁至今仍是大清朝的绝对机密,只有老太爷履行禅让程序时新帝人选方能揭晓。
再过二十多天就是乾隆五十七年了,三年后老太爷登基方满六十年,今日老太爷突然重提此文,难道说老太爷对当初选定的储君人选有所不满?
毕竟祭天文表明老太爷可随时为大清「另选贤良」!
纪昀不敢妄猜,只觉老太爷这篇祭天文其实「味道」不对,因为如果不另选贤良依旧以当时所定储君为继承人,那幺新君登基后重读这篇祭天文,心中该作何感想?
搞半天,自个在皇阿玛心中就是个「备胎」?
这要一直不提也就罢了,眼看三年后就要禅让却提出来,弄不好是皇上真有意重立储君?
纪昀和刘墉不约而同想到今年夏天承德避暑山庄传出的流言,即皇上有可能效明太祖朱元璋弃儿立孙,以皇孙定郡王绵恩为皇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