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为啥?

一个捐监的能有什幺文化水平!

多半,小丑样的在那拍老太爷马屁,纵是哄得老太爷开心,于这满殿王公大臣眼中却是出丑的很。

和珅看向赵安的目光却是充满自信,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赵有禄」不是靠拍马屁撞来的大运,而是个精于算计且极其聪明的人。

当初那一千两议罪银就已证明此子的脑袋远非常人可及!

如此,又岂能浪费自己给的机会。

四傻子福长安虽然是一脸鼓励的笑容,心中却不如和珅定当,暗自捏着一把汗,担心赵安关键时刻「掉链子」。

表现好,去代转正就是一句话的事,那三百万两也照借。

送上门的肥羊傻子才不宰呢!

这也是正常人的心理。

官当的越大收入才能越高,收入多这利钱才能准时打到帐上,所以,为了那巨额利息,福长安也要拼命将赵安往上提。

反正,这小子官当的再大,也不过是他与和珅的门下走狗而矣。

阿桂同几位军机大臣脸上都挂着笑容,不过眼神中都有好奇,显然想知道和珅提拔上来的这条狗到底有没有真材实学。

王爷们则纯粹看热闹,反正,他们本来就是过来当吉祥物,衬托爱新觉罗这个大家族无比和谐的背景板。

赵安,动了!

「皇上垂询,奴才惶恐!」

微微欠身后,赵安开始「答卷」。

「奴才名有禄,乃父母盼奴才能得朝廷俸禄,光宗耀祖!然,奴才窃以为天下之禄其源在皇上、其本在社稷、其用在黎民。皇上乃天子,代天牧民,故皇上之福即天下之福;

皇上之寿即江山之寿。」

嗳!

第一个眼前一亮的就是四傻子福长安:嗳吆喂,这小子有点水平啊。

王公大臣们也被赵安这开场话「惊艳」到,不少原先想着看赵安出丑的官员纷纷露出诧异之色。

赵安这开场白说白了就是抓重点,搞突出。

大清朝最大的重点就是老太爷,所以,只要把大清朝的事统统跟老太爷联系在一起,突出老太爷的重要性,阅卷老师再不喜欢也得给个及格分。

这叫震治正确。

怎幺说呢,就算下面没了,一百分的作文也有六十分。

下面肯定还有啊!

利用开场白后的间隙,赵安略微一顿用心在脑中组织语言,以一种不疾不徐,带着一种与年纪和经历似乎不太相符的沉稳,朗声道:

「《尚书》有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皇上御极五十余载,文治武功冠绝古今,十全老人古未有之!

...皇上至德感天,故而上天赐福于我大清,使我大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奴才看来,此即为守福之根本!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