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岁的他在所里虽然算是天才,可仍然处于攒资历阶段担当大任遥遥无期,上面虽然重视可又没什幺项目也只能拖着。
他刚进入所里不久就参与了斯贝计划,还去过带英驻厂学习,可斯贝的仿制过程一波三折,80年代末再度停止。
本来今年上面有计划量产歼轰7A要重新开始斯贝国产化进程,所里有意让他担任副总,可最后海空军都赞成取消了歼轰7A量产。
原因颇有些黑色幽默,歼轰7系列的目的是在海军孱弱的情况下巡弋海空并执行反舰任务,本质上是防御战略的产物。
可随着海军丧心病狂的下饺子,三个航母战斗群建设计划一起上马,海军战略就从单一防御变成「进攻性防御」,重心从海军航空兵转移到战舰上。
三艘航母在手,并且055飞弹巡洋舰都开始批产、华山号和泰山号使用的C301重型超音速飞弹也密集实验中,歼轰7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再其次未来军队还可能拥有F14和歼11两型大长腿重型机,再去生产歼轰7有点没必要,而且——浪费预算啊!
国内为了维持海军的变态扩张已经费尽心思,不是特别必要的项目都会砍掉。
于是本来应该在98年决定启动量产列装的歼轰7A流产,连带同年启动的斯贝彻底国产化也被取消。
虽然是有点半途而废的意思,可唐文连F110都给了,集中精力先搞定大推的优先级显然更高。
斯贝输了复活赛,杨传忠暂时又闲了下来,然后就被「卖掉了」
而且唐文以「积累经验」为理由要走了十几台斯贝样机和当年仿制过程中的资料,606所收了点档案费也送过来了。
31人设计团队中,参与过「斯贝」的总体副总设计师杨传忠、高空测试副总师林万全、核心轴承材料项目组组长陈兴邦三人都在40岁上下。
等所有人到齐后唐文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先消化和重温「斯贝」的技术,有条件可以尝试在盖金完成「斯贝」的仿制工作。
这个任务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用来融合充足的团队刚刚好,所以大家也没意见C
新的航发设计团队可不止这31人,加上航空机械厂有过JT3D经验的有77人,加上外围工程师和技师还有数百人,已经不存在短板问题。
这对常布斯来说也是解决了一块心病,新客机的代号C919确认下来后他已经基本有了设计思路,唯独动力方面一直有疑虑。
可随着F110技术资料到手,便可以通过在仿制F110的同时基于其同步开发民用型号,去掉加力段更换一级进气扇扩大涵道比—即重复一遍CFM56的道路。
有GZ20的成功在前,常布斯对新团队吃下F110很有信心。
至于仿制斯贝唐文向他解释过,因为国内有「斯贝」的全套技术以及相当多参与的研究员,彻底掌握的难度很小只是之前缺钱和项目不稳定没能持续而已,如果将其完善将彻底理解航发设计思路以及研制过程。
这就是原世界线所发生过的事,仿制斯贝成功才让国内有了完整的航发研制体系,进而大大加快了WS10的步伐,只不过现在唐文把它用在推动F110上而已。
而常布斯不知道的是唐文压根没想过用F110逆向民用版本CFM56,而是直接从罗·罗买技术和教学,多管齐下同步推进,可比重走CFM56老路强得多。
对杨传忠他可是寄予厚望,在唐文印象里这个名字可是出现在WS15项目中,毫不犹豫拔出来统领大局。
热闹的迎新大会同时也融合了吃席环节,很快全厂职工都火热地投入到饭桌上,无人注意到唐文悄悄出现在安全入口,又悄悄离开。
看到新人的气氛很不错后他也松了口气,这可事关他接下来的大计。
埃里克在向罗·罗提出大单前曾经劝说过他遄达800系列可能谈不下来,那可是波音和空客下一代主力客机的产品,几乎不可能放任流到盖金手里,一定会拼命阻止。
埃里克也建议他选择RB211系列更加务实,唐文几番纠结才勉强同意将其作为遄达800
谈判失败的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