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明仁惊讶,「你们竟愿意供养这幺多孩子上学?」

潘筠道:「只是读几年书,当然,其中若有好学且善学者,也可以继续读下去,若能科举进仕,那就是他们的大造化了。」

明仁沉默了一下后道:「孤儿的话……是那十多个时常在街上乞讨的孩子吗?」

潘筠点头。

「那是有些难,一般私塾都不会收他们的。」

王璁:「我找过几位先生,他们的确有些为难,所以才来求见大人。」

明仁瞥了他一眼,道:「你倒是会找,本官……倒是有个人选,南巷的祝先生,只要给足束修,他一定会收。这样,你们把孩子送去,他们的课本本县来给。」

潘筠大喜,抱拳道:「多谢大人的善心。」

明仁笑着冲北方抱了抱拳道:「要谢也当谢陛下和太祖高皇帝,这是圣恩。」

这的确是圣恩。

老朱虽然很戒备文官,却也知道读书是好事,所以他在任期间很热衷办学堂。

县学四年,府学六年,而国子学和太学等为九年,只是针对性比较强,就是给朝廷培养文武官员。

但也是他这种态度让私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中私学最多的就是江南了。

从村学、乡学,再到各种私塾、书院,可以说教什幺的都有,适合各种学生入学,民间学校教授的东西也更加实用。

也因此,民间学堂一直比官学更有名气些,潘筠之前也更倾向于找私学。

很多私学先生和一些店铺、手工艺人还有紧密的合作,优秀有天赋的学生会被推荐出去做学徒。

而明仁作为县令,他对自己辖区内的读书人是最了解的,谁会收这样的学生,能给这群孩子最大的帮助,他是最了解的。

所以,王璁直接来找他。

明仁:「好了,下一个问题呢?」

王璁脸上严肃了些,道:「今年天气异常,比往年要冷一些,我父亲夜观天象,说最多五天,第一场雪就要下来了。」

明仁一愣,蹙眉,「今年的雪下得这幺早?」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