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王骥没有追击,甚至不像以前带着大军滞留边境,而是退回到孟养,上书皇帝,建议皇帝扶持思任发之子继位,和谈结束战争。
此书一上,文官们纷纷响应,劝说皇帝,大明为了麓川之战付出太多,再继续下去,旧驻麓川的各地大军恐生思乡之情,更不愿战。
文官们提议派官员去教化,这仗不能打了。
武将们本来纠结,一听要派官员去教化,当即双手双脚赞同。
就应该让他们去看看,那蛮夷之地是不是好教化的?
于谦道:「虽要派汉官去,但要尽量不与当地土司发生冲突,地方事务还是应该听土司意见,以百姓的性命财产为要,教化,需徐徐图之。」
百官深以为然。
那幺谁合适呢?
朝堂上,也不知谁提了一句:「教化,除了儒家,佛道更有便利之处,何不询问一下国师?」
潘筠一听,当即问百官:「你们是要在麓川成立道纪司吗?」
众人额头一跳。
是啊,要是在地方成立道纪司,自然而然就会有道士过去了,可……
道士真的能教化吗?
潘筠笑道:「若当地有道纪司,贫道想,驻守在那里的道士一定愿意助汉官履行教化之责。」
问题给到礼部下辖的道录司身上。
道录司里的官员们都乐了,龇牙咧嘴的笑,他们当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只要礼部同意,他们立即就能选出五六七八个道士往麓川道纪司里送。
每年考中度牒的道士真的不少,他们道录司快要安排不下了。
急需扩大地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