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继位,潘筠有一份功劳。
所以一进京,拜见过皇帝、皇后和两位太后之后,他就牵着儿子到钦天监求见潘筠。
春官正出来见他,恭敬的回道:「回禀周王,国师不在钦天监,她一早就去城外的工部了,倒是她的两个师侄在太医院。」
周王一听,便谢过春官正,留下拜帖,牵着儿子就要走。
朱同锲已经是个半大少年,见父亲就要出宫,他不由停下脚步。
朱子瑾回头看他,温声问道:「怎幺了?」
朱同锲道:「父王,既已入宫,不如去太医院看看。」
朱子瑾:「我们并不认识她的师侄。」
朱同锲:「可我们周王一脉世代行医,父王不也想将曾祖所做的《救荒本草》重新刊印发行吗?还有《普济方》和《袖珍方》,不如请太医院的太医们帮忙,看是否有增减,若有增方,放入一并刊印,也是一大善事。」
朱子瑾犹豫片刻后摇头:「我知道你的心思,这些事我们也可以请外面的良医协助,我们是藩王,能避着太医院走就避着,怎幺能主动找上去呢?」
朱同锲:「父王,我们周王一脉都传到第三代了,当今又宽厚温和,不会多想的。」
「陛下中正,当然不多想,但我们却不能不小心。」朱子瑾自身经历过最残酷的皇权斗争,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由摸了摸他的脑袋,低声道:「你曾祖和祖父聪慧谨慎,却依旧免不了被贬谪申饬,我们比之差远了,能做的也就只有更小心。」
朱同锲说服不了父亲,只能耷拉着脑袋被他牵出宫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