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让里莫诺夫好奇的,毫无疑问是那个传闻中惊世骇俗的「罐头换飞机」。
「秦先生,我很好奇,听说您在古比雪夫买了七架飞机,现如今三百车物资已经备齐。」
「现如今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凭藉着你的背景和人脉,完全可以在中国国内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什幺你会选择来到局势微妙的苏联呢?」
他小心翼翼地探询着,在他的理解中有能力买下这幺多飞机,而且能极快的调动几百车物资发来苏联的人,必然有着雄厚的背景与人脉。
而这些都是读者最喜欢看到的东西。
但秦远的回答却给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
「背景?人脉?」秦远笑着摇头,语气带着一种坦诚的自嘲,「里莫诺夫记者,不瞒你说,我以前在燕京,用我们那儿的话说,就是个『胡同串子』,没什幺正经工作,整天琢磨着怎幺挣点钱。」
「家里没什幺背景,更谈不上人脉。」
「是的,中国各地是在快速发展,南方生产的货卖到北方,海外投资建厂,各种贸易、房地产、家电行业、零售业,一片蓬勃生机,机会很多。」
他话锋一转,「但是对于我这个没身份没背景的普通人而言,要想在那片红海里闯出名堂,门槛太高了,太难了。」
「当时我就想着,既然在国内不好打开局面,为什幺不跑到国外去闯闯呢?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嘛!」
「而我呢,恰好打听到K3这趟国际列车,能从燕京直通莫斯科。」
「我就想,苏联是老大哥,地大物博,机会肯定也多。于是就办了签证,东拼西凑了点本钱,抱着搏一把的心态来到了莫斯科。」
秦远真假掺半的说着,他很清楚这些记者报社想要的是什幺。
无非就是故事吗?
传奇故事,越是悬疑跌宕起伏,读者就越爱看。
而他呢,也乐意提供一个这样的故事。
来给远东格瓦斯,真维斯再添一把火。
「搏一搏?」里莫诺夫流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对。」秦远毫不迟疑道:「为了凑齐第一批进货的钱,几乎掏空了家底,我还借了一笔利息不菲的高利贷,跟几个兄弟背着塞得鼓鼓囊囊、死沉死沉的五大包货物,从燕京一路硬座熬到莫斯科。」
「结果一下车,我就发现,苏联的市场……就像一片久旱逢甘霖、干涸了太久的土地。」
秦远比划著名,「我的货,哪怕只是些普通的皮夹克、牛仔裤,一摆出来,几乎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在契卡市场,有来自苏联各大加盟共和国以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更远地方的商人,但为什幺我的生意做得最好?」
「因为我做生意讲诚信,货物真材实料,从不弄虚作假,价格也公道。」
秦远指了指自己的嘴巴,「当然,可能还因为我这口俄语还算流利,能跟他们顺畅沟通,能理解他们的需求。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所以很快就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