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他如何胆大心细,孤注一掷地踏上K3列车来到莫斯科,如何利用中国过剩的轻工业产能,在这片「干涸」的苏联市场上找到了黄金般的机会。
他的货物如何被抢购一空,他如何发现格瓦斯的商机,如何与中国的秋林厂合作。
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将斯拉夫人的传统饮料升级换代,如何收购奥恰科夫厂扩大产能,让全苏联百姓都能喝上物美价廉的民族饮料,对抗可口可乐的入侵。
当然,他也浓墨重彩地提了一笔那桩惊世骇俗的「八百车罐头换四架图-154飞机」的贸易壮举。
全篇内容,数据、细节、引语、背景分析相结合,文笔流畅,叙事生动,一气呵成。
他怀着些许激动和豪情,将稿子送到《消息报》主编的办公室。
主编当时正在与人谈话,谈完之后,才看向自己手下这位以敢言和敏锐着称的「刺头」记者。
听到里莫诺夫说已经拿到了近期莫斯科风云人物秦远的独家专访,主编眼前顿时一亮,立刻让他把稿子拿过来。
主编接过厚厚一迭稿纸,开始快速浏览起来。
他越看,脸色越是认真,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把里莫诺夫吓了一跳。
「好!这是一篇好文章!」
主编的声音带着兴奋,「角度独特,材料扎实,故事性强,而且切中了当下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才是我们《消息报》应该发出的声音!」
不过,主编毕竟是主编,他冷静下来,用手指敲着稿纸:「里面一些过于直接对比中苏制度、以及隐含批评我国工业政策过于偏重重工业的内容,需要稍微润色一下,淡化政治色彩,突出经济现象和个人奋斗的故事性。」
「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保留。」
紧接着,主编给出了一个让里莫诺夫惊喜的承诺:「明天,头版,我给你这篇报导最大的版面!」
里莫诺夫心中一震,头版最大版面!
这可是极高的待遇,通常留给最重要的国内和国际政治新闻。
总编的这个决定,无疑表明报社高层也认为这篇报导极具价值,足以引发广泛讨论。
「谢谢主编!」里莫诺夫强压住激动说道。
「赶紧去修改一下,然后送到排版处!」主编挥挥手,「我很期待这篇文章引起的反响。」
里莫诺夫拿着稿子,快步走出主编办公室。
他知道,一篇可能搅动莫斯科乃至更广范围舆论的报导,即将从他手中诞生。
要石破天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