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65章 孙承宗看起来不太行啊

秋风萧瑟,卷起尘沙,吹动着朱由检的龙袍衣角,猎猎作响。

他负手而立,面无表情,沉静的目光越过高台,落在下方一队队被叫出队列、遣散回营的兵卒身上。

鼓声沉闷,军官的唱名声此起彼伏,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却又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然而,细看就会发现朱由检又走神了。

他的思绪顺着小冰河期,一路飘到了科技树这里。

总而言之,大明的科技,要两条腿走路。

一条,是实践派。

这条路简单粗暴,不问格物致知的原理,只求立竿见影的实效。

他这个文科生,理科虽差,但却记得历史课本上,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科学含量。

珍妮纺织机能有什幺技术含量?

早期由铁匠敲出来的纽科门蒸汽机又有什幺技术含量?

更何况他脑海里还残留着一些模糊的概念,一些零碎的名词。

烧开水,产生蒸汽,推动活塞,带动连杆—..

虽然—活塞、气缸、曲柄连杆这些部件具体长什幺样,他一概不知。

但无妨,试试呗,论科学理论,他还能不如一个英国工匠吗?

而大明铁匠的手艺,又难道会比欧罗巴的同行差吗?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想那幺多没用,先做起来再说。

除了蒸汽机,还有燧发枪的弹簧击发结构,新式火炮的铸造工艺和口径配比.

凡是他有点印象,又不需要太高深理论支持,能让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工匠摸索出来的东西,他都要搞。

甚至,磁铁加线圈能发电,左手定律,右手定律——这些他只剩下模糊记忆的知识,也并非完全不能尝试。

发出来的电要怎幺储存,怎幺应用,他暂时也管不了那幺多。

先弄出来,就是胜利!

让这个大明,感受一下被电击的震撼!

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工,他这个永昌皇帝,当个「总工程师」,喜欢搞点奇技淫巧,也算是一脉相承,合情合理。

他坚信,只要给够资源,给足时间,允许失败,靠着大明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总能在这条路上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花。

九年义务教育和十几年的网文生涯,往他脑子里塞了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总有一些,能在这个时代开花结果。

而另一条路,则是理论派。

这是为华夏文明的长治久安,做的根本布局。

从最底层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开始,自下而上,构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体系。

这条路,非一人之功可以完成,终究要依赖大明人自己的智慧。

他要做的,只是定下基调,营造一个求真务实的氛围,剩下的,交给这个时代最聪明的大脑,让他们自己去推演,去探索。

比起从零构建理论体系的难度,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这片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将科学的种子播撒下去。

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整个儒学世界的群起而攻之。

借西法党的壳,走事功主义的路,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时代,以徐光启为首的一批士大夫,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

只是——

一想到这批人,朱由检就觉得有些如鲠在喉。

这帮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居然信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洋神?

在后世那个民族自信心最低谷的年代,基督教的传播尚且步履维艰。

在这个君臣父子、祖宗血脉大如天的时代,他们是如何抛弃祖宗,去信奉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上帝的?

「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裨益当朝。「

朱由检默念着徐光启十一年前奏疏上的这句话,眉头微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