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头看病的是一位老郎中,他眼睛上还挂着一副崭新的眼镜,这眼镜是昨天才出现在展会上开始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物件,他今日就戴上了,看上去那是相当受用。
老郎中看了夏林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指了指他的左手,夏林把手放了上去,他把手摆在上头这么一摸,嗯了一声然后便开始提笔写字:“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大夫,我还没说病症呢。”
“不用了,你的身子告诉我了,少操劳一些,回去养些日子,求子需养一个月。”
“诶……你……”
“见得多了罢了。”老大夫摆了摆手:“下一位。”
一副药抓下来不到一两银子,能吃两个多月,只是拎着药的夏林心中百感交集,有一种要被关进集中营的错觉。
回头看一眼满街的繁华吧,也许就是最后一眼了……
不对啊,过几天还要科举考试呢!不成不成,晚上回去商量一下,等考完试等放榜的时候再折腾这个事看看行不行。
正在他茫然的时候,突然他面前闪过了一个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狄三儿,旁边还带着那个年纪不大的狄仁杰。
两人手中拿着一摞印发的传单似的东西在这人挤人的街上来回穿行,看到落单的读书人他们便是会凑上去与之攀谈。
夏林拎着药包缓缓的走过去,来到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听了起来。
“这位朋友,看样子不像是本地人啊。”
“我是扬州人,兄台可有事情?”
狄三儿拿出自己的宣传册:“朋友看看这个吧。”
“这是?”
拿起那张纸看了起来,上头并没有什么诋毁之言,是写满了一些关于新思想的理念,这是他们自己印发的类似金陵时报的东西,上头大部分是一些故事,还有一些关于时政的辩论,其实算是相当精彩的内容了,之前夏林也是见到过的,经过几个月不间断的支援,这位狄三儿还真的组织起了一般有志之士。
用狄三的话说,他们不想单纯的用刀枪来唤醒百姓,他们要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求索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