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停下手中的动作,在旁边的木盆里净了手,用布巾擦干,这才接过信,细细看完。她的阅读速度很慢,似乎每一个字都要在心底咀嚼一番,似乎小武天生就对这些东西非常敏感,甚至要比李治还要更加了解这里头的运行规则。
抬起眼,仔细凝视着李治沉稳了许多但仍然带着天真和稚嫩的面容,她轻轻将信折好,递还给他,声音平静得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殿下何时启程?”
“三日后。”李治看着她,就没给她反对的空间:“你与我同去。”
这一次,他的语气不再是商量,而是告知。经历了长安流言的风波,接到了母亲的正式诏令,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再置身事外。而且若是将小武独自留在浮梁,他心中定然空落落的,而且他需要她,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赖,更是一种在陌生险恶环境中的精神支撑和理智提醒,毕竟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这师姐,如今各方面能耐都远胜于他。
小武沉默了片刻,目光掠过药圃里生机勃勃的草药,那些她亲手栽种日日照料的宝贝。
不过她知道,这一次不同以往,太子奉诏返京,她若跟随,名分未定,必遭物议。长安不是浮梁,那里的目光会更加苛刻,言语会更加恶毒。但她也知道,李治需要她,自己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帮到他,也许是一个提醒也许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或者都能将他从泥潭中拉扯出来。
浮梁数年的相伴,早已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至于名分……去他的吧,反正除了在自己的小师弟面前,在哪也没人把她当个人看。
“好。”她依旧只回了一个字,却重逾千斤。没有多余的言语,她转身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手边的药材,动作麻利而专注。
“我去与母亲说一声,还要准备一些沿途需要的东西。殿下也需打点行装,召见属官,安排行程,诸多事务,这三日可不能懈怠了。”
李治看着她的背影,上前一步,从后面轻轻环住她的腰,将下巴搁在她瘦削的肩上,低声道:“委屈你了,师姐。待我入主东宫,定不会让你再受半分委屈。”
小武身体微微一僵,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如此的亲近让她有些不适,但感受到身后少年胸膛传来的温热和话语中的坚定,她终究没有挣脱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环在自己腰间的手,声音依旧平静:“快去准备吧,殿下。此去长安,非同小可。”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会一直陪着殿下。”
三日后,浮梁码头冠盖云集。江南道的大小官员、当地士绅名流尽数到场,为太子殿下送行。旌旗招展,仪仗森严,场面之隆重,远超寻常。
李治一身杏黄色太子常服,玉带束腰,头戴远游冠,立于船头。
阳光洒在他年轻的脸庞上,映出一种介于青涩与成熟之间的光华。
他从容地与前来送行的官员们寒暄道别,言谈举止间,已初具一国储君的雍容气度,应对得体,既不显得傲慢,也不失威仪。
只有目光偶尔投向站在稍后位置那个一身素净衣裙的师姐小武时,才会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牵挂。
小武微微垂着眼,姿态恭谨,却自有一股沉静的气度,不得不说有些东西的确是天生的,小武虽说是要大了李治四岁,但这看起来她却更像是这个团队的核心。
江南道的官员们说着各种吉祥话,大家都在预祝太子殿下旅途平安,早日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