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轻鬆化解了试探,更抬出了夏林这块金字招牌,暗示选妃標准並非关陇集团所能完全掌控,最后又將话题引回李治的学业政事,显得自己深明大义,毫不恋栈权位。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维护了李治,又彰显了自己的格局,更隱隱透露出她与夏林、太子关係的非同一般。那挑事的妇人訕訕无语,其余女眷再看小武时,眼神那可就不一样了,小小的十八岁小妹子居然能如此游刃有余,这哪里是交锋,这是凤鸣……
宴席散后,小武回到武宅,竟发现几位平日里对杨氏唯唯诺诺的族老,亲自等在院门口,態度恭敬地请求她能在太子面前为武家子弟美言几句,谋个前程。小武並未立刻答应,只淡淡道:“武家子弟若真有才学,殿下自会量才录用。若德不配位,小武人微言轻,亦不敢以私废公。”
她越是如此,族老们越是觉得她深不可测,態度愈发谦卑。
当晚,武元爽竟偷偷来访,不再是之前的倨傲试探,而是带著几分討好,暗示若能帮他升迁,愿以重金酬谢,並承诺日后在族中全力支持小武。
小武看著这位异母兄长諂媚的嘴脸,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和:“兄长说笑了。官职乃朝廷公器,岂是金银可以买卖?兄长若想进步,当如小妹所言,勤於王事,做出政绩,方是正道。至於族中支持……”
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武元爽一眼:“小武行事,但求无愧於心,对得起殿下信重,对得起武家姓氏足矣。何须他人支持?”
武元爽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走了。
站在窗前,望著并州城的万家灯火,小武轻轻摩挲著袖中的锦囊。这一次探亲,她不仅狠狠挫了杨氏母子的气焰,更在并州立下了威望,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网络。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便没有显赫的娘家支撑,她凭藉自身的智慧、手腕和背后的力量,同样可以昂首挺立。
“是时候了。”她低声自语。
并州已不足为虑,长安才是真正的舞台。太子选妃风波未平,她需要回到他身边,去面对那些更强大的对手,去谋划那个更遥远的未来。
她铺开纸笔,开始给李治写信,並非诉苦,也非邀功,只是平静地敘述并州风物、民生见闻,以及一些读书心得,只在末尾含蓄地提了一句:“并州风雪渐消,春信已至,不日当归。”
她知道那个少年接到这封信,一定会明白她的思念与即將归来的讯息。
(本章完)